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扬中抗日史歌》
王春棠先生和他的牡丹诗会
  2025-08-19

  

□ 张桂生

牡丹因其丰富的颜色和多样的品种而受到广泛的喜爱,无论是作为观赏植物还是作为文化象征,都占有重要地位。

那一年春,我们新坝诗社的几位诗友代表收到王春棠先生的邀请函,我作为《扬中诗词》副主编、《校园诗草》《新坝诗词》《宝晋诗词》的主编,有幸在受邀之列。

我们在时任新坝诗词分会会长奚贞根的提仪下,每人都写了和诗,以表谢意。奚会长还要求大家要尊重王春棠先生的美意,贺诗以步原韵的方式来写,步原韵就是次韵。为了阅读方便,我们每人都用毛笔抄写在白纸或红纸上,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避免了因为方言而发音不准确带来理解上的误差。

我们骑着电瓶车,一路询问,终于来到王春棠先生的宅院。一进门,我们就被吸引了。院子不大,两个花圃几乎占了院子的三分之一还多。春光明媚,花圃里的牡丹盛开。哇!我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这么美丽的花儿。尽管我对牡丹并不陌生,那都是在画报上或是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哪有亲眼目睹亲切呢。受邀的新朋旧友相互握手寒喧后,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或者手机开始拍照留念,要把最美好的瞬间永远保存,或者与亲友分享。

王春棠先生向我们一一介绍,牡丹按颜色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黄绿粉红紫,蓝白复黑橙。如果再细分,每一种颜色中又可以分为好多种,恐怕有六七十种呢。其中最名贵的要数姚黄、魏紫、豆绿、赵粉。其中魏紫以花期长,花量大,花朵丰满,被誉为“花后”或“牡丹皇后”的美称。而姚黄则以株形直立,枝条细硬,光彩照人,婷婷玉立,被古人誉之“花王”。豆绿、赵粉各有特色。

我们一边观赏,一边聆听王春棠先生关于养花的原因、来历及如何管理这些牡丹的过程。他一生酷爱牡丹、芍药。牡丹、芍药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与吉祥,常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与气质。芍药则被称为“花中宰相”,因其花期较晚,常在五月中盛开,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1974年,他慕名东大圩一家百年牡丹园,托朋友从中移植过来,然后精心培养。我们听后,不禁为王老先生这种退而不休、以花怡情、以花交友的精神所感动。

赏完牡丹后,我们几位书友受张家春先生邀请,前往“及人楼”参观张家书屋。“及人”是张家春的字。张家书屋离王家不远,我们很快就到了。一进大门,院子里也养了不少牡丹,花儿盛开,引来蜜蜂、蝴蝶在画上载歌载舞。一棵百年桂花树枝壮叶茂,在扬中算是桂中之王了吧。我们进了张家二楼,哇,我们惊呆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书!书橱里整齐地排列着《二十四史》,仅仅《红楼梦》就有13个版本。据张家春先生儿子张建中介绍,老父亲一生酷爱读书,更喜欢藏书,在那些生活窘迫的年代里,节衣缩食,一见到好书,甚至不惜重金购买。儿子张建中受父亲影响,也爱上藏书。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条件有所好转后,更是购书不迭,现藏书达3万多册(包括2万字影像资料)呢。张家春先生是扬中籍著名诗人,他的诗在日本都有不少读者群。张家春先生在他八十岁高龄时开始著述《论语新读》,历时十载,九次修改,69万字的《论语新读》终于杀青;后又马不停蹄编著了27万字的《容斋选读》。

接下来就开始举行牡丹诗会现场吟诵活动。先有王春棠先生做开场白。王春棠先生简要地将举办这场诗会的意义及形式作简要说明,接着吟诵他的《邀请诗》。王春棠先生吟诵后首先邀请新坝诗词分会的代表们吟诵和诗,新坝镇诗友吟诵完毕后,三茅街道诗词分会代表接着吟诵;然后邀请全体诗友会餐,散会。

王春棠老先生1958年之前是昆山市城北中心校长,解放前曾是扬中市公信桥小学第一任校长(即今联合中心小学前身)。期间,参与创办扬中《江声报》并发表大量文章。

1998年起,王春棠担任新胜社区老年协会副会长,2001年任老年协会会长、关工委主任,他一心扑在“一老一小”工作上,他创建的育德园,开创性开展了以诗育人方法。诗词进社区,诗词进校园,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属于首创,他主持出版了《春华秋实》《七彩夏日》等四部青少年诗词集,为村社区一级第一家。2008年,王春棠出席了在江阴市召开的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被评为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工作者,并作了交流发言。他多次被镇江市、扬中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者。2011年,王春棠被评为扬中市第二届道德模范。

王春棠爱种牡丹等花草,办牡丹诗会,泰州,甚至上海等地诗友都纷纷来赏花。在张家春老先生的倡导下,发起牡丹诗会,由王春棠先生先写出邀请诗词,然后让大家一起唱和,这种一唱多和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诗友的赞同,于是,一场场轰轰烈烈的牡丹诗会办起来了,而且越办越红火,由原来的三五个人发展到最多时候达六十多人的规模,所唱和的诗词达500首之多,其中多篇被《新坝诗词》和《扬中诗词》选登。从2005年开始至2014年王老病逝,历时十载,连续十届,这在扬中乃是首创,我大胆猜测,在全省乃至全国也不多见。王春棠先生病逝世后,二儿子王北祥又连续办了两届。

王春棠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他和他创办的牡丹诗会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所创办的牡丹诗会将会载入扬中诗词史册。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0360301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52610263 本月:5134409 今天:22721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