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上一条:中桥社区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 下一条:经开区惠农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超6万元
企业家运筹帷幄 村书记拼抢篮板 准大学生存档青春
“村BA”赛场上的多重身份
  2025-08-18

  

西来桥镇“村BA”火热进行中,场上球员拼劲十足,但他们的日常身份更让人意外,构成赛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次出场身穿8号球衣的冯道平,场上是运筹帷幄的智慧球员,场下则是掌管企业的负责人。这位44岁的老将介绍,参加“村BA”的汇森队正是自家企业的球队,成立已超五年。“队员们在切磋球技中增进内部团结,也通过比赛与客户加深交流。”冯道平笑言,打球与管理有相通之处:“场上要精准传球,就像企业里调配资源。但打球更痛快,纯粹享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篮下寸土必争的硬汉顾大辉。作为新程村党委书记,他从服务乡亲的“领头雁”变身为球场的“拼命三郎”,不变的是那份担当。“在村里是为老百姓服务,在球场上是为了集体荣誉拼。抢篮板、防守这些累活都得干。老百姓加油,我们拼得更带劲。”顾大辉说。作为西来桥镇风驰俱乐部的首批球员,此次他与多位俱乐部老将组队出战。这支平均年龄40岁的队伍虽是12支参赛队中最年长的,却赢得了对手的普遍尊敬。风驰俱乐部自2000年成立至今,已汇聚老中青三代60余名球员,延续着“扬中篮球之乡”的传统。

球场上身手敏捷、投篮精准的冯司翰,是一名即将踏入大学的准大学生。高考结束后,他得知家乡办赛便踊跃报名。这位曾在省扬高中校队司职分卫和小前锋的年轻人,本次担任自由球员。为磨砺球技、助力球队,他常约朋友加练,力求与队友打出精妙配合。“每一场比赛都像是在给青春存档,能在家门口打球,把在高中校队练的技术用出来,特别有成就感。”冯司翰说。

身高1米93的宋小波在球场上的拼搏表现令人喝彩,学生时代的标枪训练为他打下了体育基础。2006年退伍回乡后,热爱运动的他加入了镇风驰俱乐部。无论工作多忙,每逢本地及周边赛事,他夜晚加训从不缺席。如今从事物流工作的他,将工作中的认真负责,转化为球场上的精准把握和拼抢意识。“干活要细致,打球要拼。和兄弟们一起流汗,特别解压开心。”令他骄傲的是,体育精神在家庭中传承,大女儿被选拔到青海省省队练习10米气手枪,小女儿则在江洲中学练习标枪。

家住幸福社区的季文然在场上不时呼喊指导队友。他的本职是常州奔牛高中的体育老师。尽管平时住在常州,他每个周末都准时驱车回乡参赛,将专业的篮球课堂“搬”回故土赛场。“能把教给学生的东西,用在为家乡球队出力上,特别有意义。”季文然分享道。

球员季正昕的身份尤为有趣。作为三新村球队成员,他在场上努力拼抢。场下,他是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更是一位资深舞龙爱好者。他不仅积极参与镇村舞龙活动,还自学考取了省龙狮协会的舞龙舞狮教练证和裁判证,并已担任金山职业技术学院舞龙队指导老师6年。工作之余,他常去学校指导学生,带领队伍屡获荣誉。季正昕认为多重身份相辅相成:“销售需要沟通技巧,舞龙舞狮讲究团队配合与节奏感,这些都融入了我的球风。”

企业家、学生、舞龙教练……在西来桥镇“村BA”赛场上,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球员。篮球,连接了不同的人生,展现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让平凡的生活同样精彩。

□ 施周骎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03601188
位访问者
本年度:152608280 本月:5132426 今天:22523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