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来桥镇“村BA”火热进行中,场上球员拼劲十足,但他们的日常身份更让人意外,构成赛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次出场身穿8号球衣的冯道平,场上是运筹帷幄的智慧球员,场下则是掌管企业的负责人。这位44岁的老将介绍,参加“村BA”的汇森队正是自家企业的球队,成立已超五年。“队员们在切磋球技中增进内部团结,也通过比赛与客户加深交流。”冯道平笑言,打球与管理有相通之处:“场上要精准传球,就像企业里调配资源。但打球更痛快,纯粹享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篮下寸土必争的硬汉顾大辉。作为新程村党委书记,他从服务乡亲的“领头雁”变身为球场的“拼命三郎”,不变的是那份担当。“在村里是为老百姓服务,在球场上是为了集体荣誉拼。抢篮板、防守这些累活都得干。老百姓加油,我们拼得更带劲。”顾大辉说。作为西来桥镇风驰俱乐部的首批球员,此次他与多位俱乐部老将组队出战。这支平均年龄40岁的队伍虽是12支参赛队中最年长的,却赢得了对手的普遍尊敬。风驰俱乐部自2000年成立至今,已汇聚老中青三代60余名球员,延续着“扬中篮球之乡”的传统。
球场上身手敏捷、投篮精准的冯司翰,是一名即将踏入大学的准大学生。高考结束后,他得知家乡办赛便踊跃报名。这位曾在省扬高中校队司职分卫和小前锋的年轻人,本次担任自由球员。为磨砺球技、助力球队,他常约朋友加练,力求与队友打出精妙配合。“每一场比赛都像是在给青春存档,能在家门口打球,把在高中校队练的技术用出来,特别有成就感。”冯司翰说。
身高1米93的宋小波在球场上的拼搏表现令人喝彩,学生时代的标枪训练为他打下了体育基础。2006年退伍回乡后,热爱运动的他加入了镇风驰俱乐部。无论工作多忙,每逢本地及周边赛事,他夜晚加训从不缺席。如今从事物流工作的他,将工作中的认真负责,转化为球场上的精准把握和拼抢意识。“干活要细致,打球要拼。和兄弟们一起流汗,特别解压开心。”令他骄傲的是,体育精神在家庭中传承,大女儿被选拔到青海省省队练习10米气手枪,小女儿则在江洲中学练习标枪。
家住幸福社区的季文然在场上不时呼喊指导队友。他的本职是常州奔牛高中的体育老师。尽管平时住在常州,他每个周末都准时驱车回乡参赛,将专业的篮球课堂“搬”回故土赛场。“能把教给学生的东西,用在为家乡球队出力上,特别有意义。”季文然分享道。
球员季正昕的身份尤为有趣。作为三新村球队成员,他在场上努力拼抢。场下,他是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更是一位资深舞龙爱好者。他不仅积极参与镇村舞龙活动,还自学考取了省龙狮协会的舞龙舞狮教练证和裁判证,并已担任金山职业技术学院舞龙队指导老师6年。工作之余,他常去学校指导学生,带领队伍屡获荣誉。季正昕认为多重身份相辅相成:“销售需要沟通技巧,舞龙舞狮讲究团队配合与节奏感,这些都融入了我的球风。”
企业家、学生、舞龙教练……在西来桥镇“村BA”赛场上,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球员。篮球,连接了不同的人生,展现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让平凡的生活同样精彩。
□ 施周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