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市博物馆又增新藏品,日本小说家石川达三所著《活着的士兵》日语原稿版(第二版),由热心市民李先生捐赠。
这部小说被日本学者誉为“战时发表的作品中,唯一一部正面描写深受国民信任的‘皇军’之不人道行为的作品”。曾被《救亡日报》点评:“这是一本哄动了日本的书,哄动了中国的书,也是哄动了世界的书,这是日本兽兵奸淫掳掠的自供,也是我们同胞被蹂躏被虐杀的报告。”
据了解,《活着的士兵》“身世”也很是波折——
1938年1月,石川达三踏足血洗中的南京,耳闻目睹日军奸淫掠劫的种种暴行,并据此段时期的见闻写下《活着的士兵》,为人们认识南京沦陷提供了文本材料。
1938年2月17日,《中央公论》编辑部删去小说最后两章,隐去敏感之处,将其付印于该年3月刊,翌日即因“含有反军性质、不符时局”而遭禁售。中央公论社主编被停职,石川本人接受警视厅的调查。8月,石川遭到起诉,最终被处以四个月监禁,三年缓刑。
1945年12月,《活着的士兵》按完整的原稿正式出版。东京审判期间日本国民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与介绍反应比较平静,除了《活着的士兵》,还有堀田善卫从1953年开始,以《时间》为题,先后在《世界》《文学界》《改造》三家知名杂志上发表主要描述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且于1955年由新潮社出版单行本,均未引起日本社会的高度关注。
1973年再版版本,即李先生此次捐赠。本次出版的作品以《活着的士兵》为题,实际包括了石川的《活着的士兵》和《武汉战役》两部作品。
1980年代,围绕南京大屠杀问题的争论正式展开,日本的态度是否认、批判、回避。受到日本国内右翼影响,再版后的《活着的士兵》删减了许多侵华文字,原稿版逐渐在市面绝迹。石川达三本人也改口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
《活着的士兵》出版几经周折,正反映了日本右翼否认历史的种种行径——“当地华侨通常是不会把这类书卖给日本人的,怕被销毁”,捐赠者李先生的话也有所印证。李先生因工作需要经常逗留日本。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他喜欢逛旧书店。一次,在华侨经营的旧书店无意间发现这本日语原版《活着的士兵》,并看到日本军队侵占扬中周边的文字时,他果断买下。
李先生此次捐赠,源于不久前微扬中关于“良民证”的报道,令他想起了自己收藏的这本书,趁着工作回扬的短暂间隙,特地将其捐赠给博物馆,也算是他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一种方式。
在博物馆会议室,听市博物馆副馆长倪加辉讲解了侵华日军在家乡扬中的暴行后,李先生更加坚定了为捍卫历史真相贡献一份力的想法,他当即表示,要将自己收藏的一份1942年日本侵占马来西亚的“良民证”及伪满洲国时期相关通行史料电子版一起捐赠,今后也会更留心收集相关书籍、照片、物件等资料,“尤其是涉及到扬中的。”
倪加辉表示:“李先生的捐赠很有价值,日语原稿版现存很少,本身很珍贵,这是日本侵华的罪证。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用累累罪证粉碎日本右翼妄图通过舆论战抹黑、否认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丑恶行径。”
□ 云舒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