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蝉鸣阵阵的暑期,不仅是孩子们放松休憩的时光,更是汲取养分、积蓄成长力量的黄金期。今年暑期,我市各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以特色课程为支点,以精神培育为内核,为青少年打造出一座座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暑期成长营”。
记者了解到,各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在师资力量上颇下功夫,普遍聘请了辖区内威信较高、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等担任兼职辅导员,同时积极链接社会教育资源,不断拓展校外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三茅街道民主村暑期校外教育辅导站开展培训期间,以深入阅读为主,帮助孩子们提升写作水平,同时引导孩子们体会革命故事背后的精神力量。“这次暑期校外教育辅导班,我们打破了‘教室’的界限,把课堂搬到了社区,让学习活起来。孩子们在互动中碰撞思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种模式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民主村党委书记郭宏军说。除了将辅导学科作业、巩固学习成果作为基础服务内容,民主村此次的暑期校外辅导班还增加了诗词赏析、语文素养提升等启智课,同步嵌入娱乐带教、实践体验等多元服务,通过“教育”与“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性暑期服务,让学生们在辅导站学有所成,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与特长提升融合推进。
在八桥镇,红光村的公益暑托班则在课程创新上别具一格,不仅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通过寓教于乐的趣味游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有效管理情绪,积极应对挫折,快速适应环境。“这些趣味游戏都是精心设计的,像‘情绪大接龙’游戏,孩子们要快速说出不同情绪的词语,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让他们对情绪有更直观的感受 。”作为红光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志愿者,八桥中学教师张荣生介绍道,“课程设计科学系统,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为目标,通过互动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生动范例。”
兴隆街道暑托班同样亮点纷呈,在非遗剪纸课上,老师手把手指导着孩子们,一张张彩纸在指尖流转,慢慢变成精美的窗花和图案,传统文化的魅力就这样悄悄住进孩子们心里。在极具特色的非洲鼓课程中,音乐教师潘大龙带着孩子们一起击奏,鼓点时而轻快时而激昂。“通过非洲鼓的教学,孩子们能用节奏传递团结与快乐,不仅能提升鼓点学习技巧,更能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力量,培养乐感与团队协作能力。”他介绍道。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把安全教育当作重点,通过互动课堂、案例讲解等形式,帮助孩子们系统掌握防骗、防火、防溺水等实用技能,为假期安全稳稳护航。
从文明新风的浸润到革命精神的传承,从文化自信的培育到健康成长的守护,多元特色的课堂内容交织成一幅生动鲜活的暑期育人画卷,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专属的成长赛道上收获独特的蜕变。
接下来,我市各村(社区)将继续深耕特色教育模式,在总结暑期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课程,让校外教育辅导站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纽带,持续为青少年的全面成长赋能,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精心培育中绽放更灿烂的光彩。
(薛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