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扬中,港西南路上的创潮粤土鸡火锅店里,潘小玉正擦拭最后一张餐桌,丈夫王志刚在后厨仔细清理着灶具。这对95后夫妻相视一笑——又是10多个小时连轴转的一天。这是他们从贵州来到扬中后,最寻常不过的夜晚。
十几岁便离家闯荡的潘小玉,在广东生活了整整十一年。岭南美食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最终在扬中这个小岛上破土而出。今年五月,他们的创潮粤土鸡火锅店开门迎客。药膳汤底仅以盐调味,清亮澄澈。这锅诚意竟引来人流不断——采访间隙,食客们一波接一波,潘小玉匆忙起身招呼,又坐下,再起身,脸上始终漾着热情的笑。
创业的因由竟始于一场好奇心的牵引。王志刚原是马术教练,去年受南京马场邀请前来工作。偶然听闻“扬中是个小岛”,两人好奇心顿起:“小岛?多有意思!”驱车探访时,扬中人的热情与街巷烟火瞬间俘获了异乡客的心,“这个店面不错,就这儿了!”夫妻俩一拍即合。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我们贵州的山羊很好吃,我们就想着扬中人应该会很喜欢,于是先开了一家贵州羊肉火锅。但是年后,天气越来越热,客流锐减,于是我们只能闭店调整。”潘小玉回忆道。面对挫折,这对年轻人并未沉溺于遗憾,毫不气馁:“我们立刻外出考察学习,想到了我们潮汕的土鸡味道不错。重新装修店面,让潮汕风味在小岛重燃灶火。”
为了节省成本,潘小玉一人身兼数职——服务、清洁、收银、采买,开店以来从未在午夜前休息:“只要有客人,我就守着,打扫完常常已是凌晨一两点。”九点不到,她又精神抖擞地站回灶台前,青春的活力在日夜颠倒中依然蓬勃燃烧。
“年轻就要闯一闯、试一下、拼一把!”这是潘小玉常挂在嘴边的话。这对三十岁的伴侣,创业履历已写满跌宕起伏:他们曾共守一方小摊,晨卖早点,夜营夜市,积攒下薄薄家底;也曾满怀希望加盟重庆火锅,不料遭遇骗局,被骗走几万块血汗钱。命运屡次泼来冷水,他们却越挫越勇,“没事,再试一次!”
支撑这份闯劲的,还有五位从贵州远道而来的同乡。创业艰难,资金时常捉襟见肘,员工们竟主动提出:“工资不急,等你们手头宽裕再说。”异乡灯火下,同乡人的信任与支持化作最温暖的薪火,点燃了夫妻俩继续前行的勇气。
夜深了,潘小玉将洗净的抹布晾好,王志刚关闭最后一盏灯。夫妻俩终于并肩踏上归途。再过7小时,药膳的香气又将在此升腾——这方小天地里,汤里翻滚的不仅是土鸡与药材,更是青春无畏的闯劲,是异乡相濡以沫的暖意,是无论跌倒多少次都相信晨光值得期待的那股年轻的心气。
□ 张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