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城市还在晨曦中沉睡,手持水管的园林工人已穿梭在街道与绿化带间,水流喷溅在蔫蔫的绿植上,发出沁人心脾的清凉嘶嘶声——这是盛夏里,城市与高温对抗、为绿色“续命”的日常画面。
“天越热,浇水越得讲章法。”养护师傅一边调整喷头角度,一边道出诀窍。为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作用,他们把浇灌“生物钟”精准卡在每日6点至10点,避开了正午高温导致的水分暴蒸发。浇灌车沿街“补水”,人工喷灌深入边角,立体化的浇灌网络像毛细血管般延伸,确保每株植物都能“喝饱喝好”。
除了抗旱“解渴”,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同样关键。市市政园林工程处同步推进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综合养护:今夏以来,已完成树木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约2000棵。针对蚜虫、国槐尺蠖、天牛等“顽敌”,他们定制了“作战方案”——悬挂诱虫板、精准药剂喷施,多管齐下;对新栽的“娇弱”苗木,特意搭起遮阴网、保持环境湿润,雨后还及时排净树穴积水,严防“涝伤”。
雾炮车则成了高温天的“降温神器”。从清晨8点到晚上9点,它沿着重点街路循环作业,细密水雾喷洒在叶片上,单次就能降低叶表温度4~6℃,有效缓解了烈日造成的“日灼”伤害,让绿植在热浪中喘口气。
这场护绿战,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正午千万别私自浇水,高温天的冷水会像‘冰水浇热油’,反而灼伤苗木。”工作人员特别提醒,呼吁沿街商户、居民一起加入守护阵营:不随意攀折、不浪费水源,让每片绿叶都能安然度夏。
自6月入夏以来,这场绿色“保卫战”已投入人力约1500人次。接下来,随着天气和植物生长变化,养护方案还将持续优化,喷灌设施也会不断完善——在与烈日的持久战里,守护绿色的脚步不会停歇。
□ 张梦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