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体感温度突破35℃,电动车骑手的头盔佩戴情况是否会因酷暑“降温”?近日早高峰时段,记者在扬子西路与新扬路交叉口蹲点发现,尽管烈日灼人,该路口电动车头盔佩戴率依然高达95%以上,市民文明出行的意识经受住了高温考验。然而,个别市民因怕热或心存侥幸出现的不规范行为,仍为交通安全敲响警钟。
在持续一个小时的观察中,记者粗略估算,有500余辆电动自行车经过此路口,其中约18名驾驶人没有佩戴安全头盔,佩戴头盔率超95%。观察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市民都能自觉佩戴安全头盔,他们或戴着轻便透气的半盔,或戴着防护更全面的全盔,有序地穿梭在车流中。不少市民表示,戴头盔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负责,即使夏天热一点,也会坚持佩戴。
然而,记者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部分市民因怕热,觉得戴头盔会让头部闷热不适,便选择不戴头盔出行;还有市民为了佩戴防晒帽,直接舍弃头盔,认为防晒帽既能遮阳又能 “兼顾” 安全。此外,一些市民的行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有的在行驶途中看到交警检查,慌忙紧急刹车,手忙脚乱地戴上头盔;有的远远望见交警,立刻反道掉头或横穿马路逃走,完全不顾交通规则与自身安全。针对这些违规行为,现场交警立即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并依法依规作出相应处罚。
现场执勤交警何宇寰提醒,尽管夏季天气闷热,但头盔是骑行电动车时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关键时刻能显著降低头部受伤风险。
何宇寰还分享了夏季选购头盔的 “三要素”:首先要认准3C认证标识,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其次优先选择多通风孔设计的头盔,提升佩戴舒适度;最后要根据自身头围调整好松紧卡扣,保证头盔稳固贴合。对于部分市民“检查时戴、平时不戴”的侥幸心理,他郑重提醒,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位市民的责任,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应将自觉佩戴头盔、文明出行培养成日常习惯。
(奚嘉哲)
记者手记:
扬子西路的滚滚热浪中,95%以上的头盔佩戴率自带温度,它丈量着市民安全意识的增强,更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汗水浸透的坚持,是城市文明无声的默契。这95%以上,是值得守护的进步,更是追求“百分百”安全的基石。规则之下,安全之前,容不得一丝侥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