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无人机和螃蟹能有什么联系?这个夏天,在我市,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擦出了新的火花。随着“低空经济”的触角延伸至乡间塘口,无人机化身高效“外卖员”,载着饲料穿梭于蟹塘上空,让螃蟹们吃上了科技范儿十足的“飞机餐”。
傍晚时分,暑气渐消。在我市万红水产养殖基地内,一场特别的投喂作业正在进行着。水产大户孙万红一改往日的忙碌,站在塘口边,手握一部遥控器。当他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一架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嗡嗡”声划破了塘口的宁静。装填饲料、更换电池,接着再次起飞,仅半小时时间,这架无人机便完成了3架次300公斤螃蟹饲料的投喂工作。
“我这台大疆T70P是不是很炫酷?科技改变生活这话真是一点不错!”孙万红抬手指着在空中盘旋的无人机,言语间满是激动,“现在200亩的蟹塘喂食全靠它,最多40分钟就能全部搞定,效率提升了有5倍,而且只需要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喂食的工作,算下来一年能省两个人的工资,近12万元。”
记者在现场还了解到,孙万红新购置的这台大疆T70P在购买时有5000元的购置补贴,补贴后花费了5万元,这台设备支出成本在今年就可收回。
为了让记者对200亩的面积有更具体的认识,孙万红往塘埂边挪了两步,指着连片的水域比划着说道,“200亩的蟹塘相当于18个标准足球场,大概有500多户人家的宅基地连成一片那么大,沿着塘口外围走上一圈也得半小时左右,更别提喂食的时候在各塘梗间穿梭,按照以往一人撑船一人喂的方式最快也要4个小时。”
现场,孙万红还跟记者细数起了使用无人机后的诸多好处:无人机上岗后饲料撒得更精准,每只螃蟹都能领到 “标准营养套餐”。同时,无人机省时省力让喂食时间更灵活,夏季可以等高温散去再喂食,由此螃蟹进食率提升、饲料浪费减少,蟹塘水质也比以往好了。“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这个阶段的螃蟹整体生长速度、品质都有大幅度提升。”孙万红说。
“后续我还准备使用无人机投放益生菌、调水剂等来调节水质。”在孙万红说话间,无人机完成了今天的最后一次投喂后缓缓落地。
市水产站站长高峰说,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着水产养殖户的生产方式。从“撑船喂蟹”到“遥控空投”,未来我市会引入并推广更多以无人机为载体的智慧养殖应用技术,让“低空+农业”惠及更多农民,助力我市特色水产养殖迈向更智慧、更高效、更绿色的新征程。
(赵紫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