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社区找不着我,我的工作地点不在那儿。”当记者与三茅街道建设社区党委副书记姜高祥联系采访时,他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好奇,社区干部不在社区在哪儿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次日一早,记者前往了建设社区。
在另一名社区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拐进丽景花苑小区侧门,建设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站”的标识映入眼帘。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却是姜高祥扎根了13年的地方。他介绍道,这里处于社区的中心区域,从2012年设立物业管理服务站开始,他就一头扎在这儿,用姜高祥的话说,就是:“把办公室‘搬’到群众身边,才能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外面日头正盛,但是居民们的大小事始终牵动着姜高祥的心,他一边往车上拾掇工具,一边喊上社区干部钱家巍:“昨天晚上在社区里转的时候,发现建设二村有两个路灯坏了,得赶紧去修。”姜高祥说,每天晚上吃完晚饭,都会在社区里转一圈儿,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发现问题。“不能等老百姓发现问题了才想着解决,我们要一直做在前头。”姜高祥一边念叨着,一边开着车向建设二村出发。
火辣辣的太阳灼烤着地面,姜高祥带上手套和安全帽,踩着梯子一步步地爬向高处,为损坏的路灯更换灯泡,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滴下,手中的活计却一点也不含糊。
路灯修好了,姜高祥的衣服也已经被汗水浸湿,可他的脚步却没有停歇,又开始清理乱堆乱放的杂物。“姜书记,老朱这两天不在家,家门口的装修垃圾没人处理呢。”看到这位“老熟人”的到来,小区居民陈奶奶迎了上去,听到这一情况的姜高祥,又立马喊上保洁员熟门熟路地赶往现场了。“姜书记是我们这儿的老面孔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我们这些居民都认识他。”看着眼前忙碌的姜高祥,陈奶奶连连称赞。
下午,姜高祥与社区保洁员们碰头交流。姜高祥说,保洁员们最能掌握第一手信息,只有常跟他们沟通,才能及时掌握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并及时处理。交流结束,姜高祥拿上铲子、铁丝球和清洁剂,骑上了小电驴,开始了又一轮的巡街。“工具带带齐,这样遇到随意张贴的小广告,顺手就给铲了。”姜高祥笑着骑上了小电驴,身影很快就融入了社区的街巷中。
傍晚时分,姜高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踏上了回家的路,但他的“任务”并没有结束,又一轮的夜巡即将开始。每天八公里的夜巡路线,一万八千步的坚实足迹,早已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夕阳下,那个奔忙的身影,正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
□ 杨文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