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连日来,金苇西路市容整治工作交出亮眼答卷。针对该路段饭店、理发店密集导致的店铺外摆、乱贴店招等顽疾,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跳出“一刀切”整治窠臼,以分类施策的精准举措和贴心服务,既擦亮了街道“面子”,又护住了商户“里子”,实现市容提质与商户满意的双向共赢。
金苇西路作为一条商业较为集中的街道,饭点和理发店数量众多,由此引发的店铺外摆、乱贴店招等问题,一直是市容管理的难点。以往的整治若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模式,容易引发商户的抵触情绪,整治效果也难以持久。
此次整治中,工作人员首先将目光投向了理发店。理发店为了方便,常常将毛巾等物品外摆晾晒,且多为全天占道。工作人员并没有直接禁止,而是与商户进行积极沟通,了解到商户的实际需求后,结合街道行人流量特点,劝导商户将晾晒时间修改为中午时段。一句“中午太阳好的时候再摆出来晒”让商户咧开了笑脸。晾晒有了“专属时段”,既满足了理发店的晾晒需求,又避免了全天占道对街道秩序造成的影响,得到了商户们的理解和配合。
步行至烧饼摊前,工作人员俯身为摊主递上一瓶矿泉水,围在滋滋冒热气的炉子旁拉开了话匣。市城管局市容管理科科长薛俊说:“您这炉子天天放在这儿,外摆线都磨得看不清喽。”工作人员指着地面模糊的印记,目光落在那尊黑黢黢的大炉子上——这“大家伙”足有几百斤重,底座实实地压在地面,挪动时连四个成年男子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摊主搓着手叹道:“不是不想规范,可这炉子实在挪不动,线磨没了,我心里也发慌。”
工作人员当即拍板:“您安心做生意,外摆线我们来补!等门口清理干净我们就安排人过来补漆。边界明明白白,咱摆摊也理直气壮了!”摊主望着标线,笑得合不拢嘴。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金苇西路的市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街道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商户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整治方式让他们感到舒心,更愿意积极配合工作。
□ 冷旭颖
记者手记:
此次金苇西路的市容整治,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写下生动注脚。它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城市治理不是“单向约束”的博弈,而是“双向奔赴”的协作。唯有坚守“以人为本”的初心,拿出“分类施策”的智慧,才能在市容秩序与商户生计间找到最佳支点,让城市既有整洁的“颜值”,更有民生的“温度”,最终实现环境提质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