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医院”新院区启用,为周边约7.5万居民提供健康服务;长江堤防消险工程已顺利通过完工验收;“全国文明城市”的金色牌匾辉映江岛……回望我市上半年走过的路,欣喜发现,诸多民生政策、为民实事如期落地,温暖着这座城市里的“你我他”,让“幸福岛城”可见、可感、可得。
围绕“幸福岛城”建设,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明确了“发力点”:始于民心,成于践行。
坚持“倾听民声,一心为民”的初心,是打造“幸福岛城”的核心要点,践行这一理念需要枝叶关情的担当。“达情始近人”体现了朴素的为民情怀,党员干部要主动向郭克生等先进典型看齐,树牢造福百姓的政绩观,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工作的“责任清单”。同时更要从细微处着手,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如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等,用一件件落地实事让困扰百姓的“民生痛点”变为人人点赞的“幸福清单”,最终让身边的点滴“小确幸”汇聚为“城”载民生的“大幸福”。
勇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潮头,是回应“民之所望”的庄重承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今年上半年,我市在民生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圆梦“全国文明城市”是坚持为民惠民、靠民育民的生动实践;落实一揽子就业服务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070人;油坊镇卫生院全面建成……但要进一步实现“幸福岛城”的目标,还需持续发力,重点要在加快建设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深入推进“三农”发展等工作中精准施策、协同发力,以持续放大城乡融合优势,“多点开花、多树硕果”惠及更多群众。
激活“众人拾柴,勠力同心”的合力,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底气所在,实现这一愿景需要携手并肩的行动。“幸福岛城”不是靠“单打独斗”,更需要多方同心、同向发力,党员干部要当好“领头雁”,强化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构建高效协同的民生工作机制;企业、社会组织应发挥专业优势,在产业帮扶、公益服务等领域主动担当,成为民生改善的有力补充;更要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等活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为幸福岛城建设添砖加瓦。
站在新的起点,唯有始终以民心为标尺,以实干为笔,以人人都是“幸福岛城”建设“主力军”的奋进之姿,推动更多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民生温度与发展力度同频共振,进而绘就一幅“近者悦而尽享美好生活,远者来而共赴发展新程,百姓乐而同筑幸福家园”的美好画卷,让“江中明珠”绽放更加璀璨的幸福之光。
□ 匡雪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