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品质岛城建设的征程已启新篇,如何让规划蓝图在大地落笔成景?便是要拿出“步步踩实、久久为功”的韧劲与干劲,以“毫米级”匠心打磨民生细节,以“全景图”视野谋划生态治理,以“抱团式”合力涵养文明风尚。
上半年,扬中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殊荣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有力见证。但创城成功是阶段成果,更是新起点。对照城乡深度融合要求与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扬中在“品质岛城”建设上仍有诸多探索空间。
雕琢民生肌理“材质”需打磨“毫米级”质感。扬中传承着“四千四万”的奋斗基因,骨子里镌刻着“精工细作”的品质追求。无论是营商环境中“店小二”的贴心服务,还是老旧小区“微更新”里的点滴改造;无论是便民疏导点的科学规划,还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布局,都彰显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面向未来,我们要持续回应群众期待:推进规模小区品质升级,让“口袋公园”农贸市场“微更新”提升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大力推行全市域集团化办学,积极开展“润心行动”等健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让精致城市与田园乡村交相辉映,让民生温度可触可感。
焕新城乡发展“品质”当把准“全域化”谋篇。扬中深谙城市和乡村“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关系,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展现扎实成效:老城区单元规划精准落地、城市生命线一期工程方案编制实施,“一村一策”方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但品质进阶之路仍需多维发力,把统筹发展的智慧融入进“抓重点、补短板”的格局中。既要聚焦城市功能升级,统筹开展危房解危、征迁扫尾、路域整治、违建治理,推动城市功能迭代升级;更要深耕乡村振兴沃土,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化村企共建、物业经济等创新模式,打造各具韵味的田园画卷,让城市“精致度”与乡村“美誉度”同频共振。
涵养精神文明素质宜激发“抱团式”共建。从“教化一群人”到“滋养一座城”,扬中以“德润江洲”行动凝聚全民力量。书香满城的阅读氛围、精彩纷呈的广场演出、蓬勃开展的全民健身,彰显着文化的活力。然而,文明共建更需众人拾柴。一方面,要广泛壮大“头雁”矩阵,选树更多优秀“两委”“三长”力量,深化“看、走、访”活动实效;另一方面,要充分汲取“民意”养分,线上线下开展“文明E探”、文明创建“户户访”等活动。同时,要有力释放“磁场”效应,通过“市民观察团”随时拍、“大众评审团”互相学、“文明商铺”“星级楼道”评选实现全民自觉。
品质岛城建设永无止境。未来,扬中以“归零再出发”之姿,提品质、增气质、扬潜质,向更高水平城市文明迈进。秉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既谋发展全局,又重细节雕琢,让岛城“面子”靓丽、“里子”厚实,成就经得起岁月检验的幸福家园。
□ 冷旭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