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进入夏季,一年一度的“人蚊大战”又拉开了序幕。各类防蚊类产品迎来了售卖高峰期。我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学会挑选货真价实、安全有效的防蚊产品,才是科学防蚊的关键。
记者在线上线下进行此类产品调研时发现,当前驱蚊类产品繁多,盘式蚊香、电蚊拍、智能驱蚊器、植物精油手环、添加天然菊酯的婴幼儿专用喷雾,品类细分已覆盖居家、户外、母婴等不同场景。一些商家更是打出了“植物配方”“母婴可用”“驱蚊率 99%”“24 小时长效防护”等宣传标语。不少市民在记者线下调研时坦言:“这么多品牌和款式,真是挑花了眼,真不知道该怎么选,就怕花钱买了没效果的。”
对此,记者采访了我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高莹丽。高莹丽介绍,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用于预防、控制蚊、蝇等有害生物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都属于农药。在购买驱蚊类产品时一定要看“三证”,即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同时,大家要学会去看驱蚊类产品中的有效成分,比如,蚊香以及电蚊香中有效成分主要以氯氟醚菊酯、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炔丙菊酯这四种;驱蚊花露水常见有效的驱蚊成分主要以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为主。
记者还在调研中发现,在线上各大购物平台,部分宣称具有防蚊驱蚊功能的产品,如网红产品防蚊贴、防蚊手环等,都缺少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号。记者在某购物平台随机点开一家售卖这类产品的店铺进行咨询,客服表述较为含糊,仅回复:“上述手环萃取天然植物精油,安全且有效驱蚊。”并未出示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号。所以广大市民朋友在挑选时需要擦亮双眼,谨防购买到“擦边球”驱蚊类产品。
(赵紫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