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上一条:简 讯 下一条:“乡愁路”又添“文化味”
哨音指路 技艺非凡
油坊匠人巧制“会说话”的风筝
  2025-06-17

  

当东南风连吹2、3天,油坊镇的老人们便知雨要来了。而黄勇却会在这时仰头望天——二十年光阴淬炼的直觉,让他从风的气息里捕捉到放飞的最佳时机。

“削竹,是风筝的命脉。”黄勇指尖抚过磨得温润的竹片。这些竹条筋骨各异,软硬不一,一刀下去深浅全凭数十年经验凝成的肌肉记忆。汗水滴落,竹屑纷飞,仅削出匀称合用的骨架,便需整整一周的沉静时光。他手中竹刀翻飞,仿佛在风骨上雕刻时光。

最考验功力的当属黄勇的拿手绝活——六角风筝。十八根竹条,每一根弧度都需精确呼应,如同精密的空中建筑。把轻薄的布料轻柔覆上竹骨,丝线穿梭封边,如同为羽翼锁住风的形状。提线绑定更是点晴之笔,毫厘偏差便失衡。黄勇屏息凝神,需要3、4天的专注雕琢,才让这具“六角精灵”在手中亭亭而立。“风筝上的哨口,遇风会发出声响,而这个夜灯,黑夜中可标记风筝所在地,为放风筝的人指路。”黄勇摩挲着他的“宝贝”,娓娓道来。

这份痴缠,始于他4、5岁时仰望的第一只纸鸢。竹篾的韧劲、纸张的透光、丝线牵引的奇妙张力,从此在他血脉中扎了根。从懵懂孩童到沉稳匠人,扎、糊、绘、放——老师傅传下的四字真言,被他用二十年光阴反复摩挲、焐得滚烫。

当黄勇松开手中丝线,那承载十八根竹条之魂的六角风筝腾空而起。碧空之上,竹的坚韧、布的轻盈、匠心的温度,在云端交织成流动的非遗图腾。

□ 一壹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011478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8530903 本月:206781 今天:20678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