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嘉琪
中高考,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与梦想,在时光长河中留下独特印记。不同年代的考生,有着不同的记忆,却都在那段岁月里挥洒汗水、追逐希望。2025年中高考即将来临,四位处于不同时期的往届考生讲述了他们当年中高考的那些事。

王海英
努力奋斗开启人生新航道
在2025年中高考临近之际,幼教老师王海英分享了她40多年前的中考往事。那年,王海英的考学之路,因中学老师的鼓励而绽放光彩。
她的班主任在学习上悉心指导,传授学习方法,还在生活中关怀备至,既是老师也是知心好友。面对考试压力,班主任常鼓励她多阅读、勤思考、巧练习,耐心疏导考前紧张情绪,让她以平和心态奔赴考场。
考试放榜后,班主任的话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别看幼师啊,会教大学的不一定会教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越小的小朋友越难教。”这番在当时颇具分量的话语,点燃了她对幼师专业的向往。
回忆起备考的那些日子,王海英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她常常在休息间隙背单词、记公式,甚至在走路的路上都在默诵课文。考试当天,王海英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走进考场。“坐在教室里,看着考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师范学校录取,成为了一名幼儿园老师。
“考学之路就像穿透云层的光束,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有机会改变命运,也让我懂得,只要心怀希望,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如今,回望这段中考经历,王海英心怀感恩。值此中高考关键时期,她也将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广大考生,愿他们落笔生花、乘风破浪,最终金榜题名,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朱晓蕊
为梦想拼尽全力
2018年参加高考的朱晓蕊,至今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那时候的高考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考上大学改变命运。”为了备战高考,朱晓蕊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背诵文言文和英语单词;晚上,直到宿舍熄灯,她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书本。
高三那年,朱晓蕊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模拟考的一次失利让她备受打击。“那次考试后,我特别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但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下,她迅速调整心态,分析错题,查漏补缺。高考时,朱晓蕊沉着冷静,发挥出色,考上了理想的院校。“高考让我明白,青春就是要为梦想拼尽全力,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不能放弃。”


朱翔
在压力与坚持中成长
2015年,朱翔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这一年,高考改革不断推进,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高三的学习压力特别大,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试卷,背不完的知识点。”朱翔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把时间精确到每一分钟。
面对高强度的学习,朱翔也曾感到疲惫和迷茫。“有时候学到很晚,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会觉得特别孤独。”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跑步、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高考前夕,朱翔意外生病,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特别激动,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高考不仅让我考上了大学,更教会了我如何在压力中坚持,在困境中成长。”
孟亚男
新高考下的多元选择与挑战
2020年,孟亚男作为新高考改革全面推行后的考生,体验到了与以往不同的高考模式。“新高考采用‘3+1+2’模式,选科的过程充满了纠结和思考。”孟亚男结合自己的兴趣、优势以及未来职业规划,最终选择了物理、化学和生物。
在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下,孟亚男需要更加自主地管理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室和同桌,一切都要靠自己安排。”她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社团和实践活动,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备考期间,孟亚男还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名师课程,进行个性化学习。高考时,她从容应对,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新高考给了我更多的选择,也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我规划,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岁月更迭,高考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但每一代考生都在高考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故事。今年,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学子即将走进中高考考场。愿所有学子以笔为剑,披荆斩棘;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