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五月枇杷黄似橘,又是一年丰收时。随着气温回升,我市的地产枇杷陆续成熟上市,各大果园也进入了抢摘“黄金果”的火热阶段,处处都是一派丰收景象。
走进经开区徐芹家庭农场,枇杷树枝繁叶茂,圆润饱满的果子簇拥在枝头,在阳光照耀下,泛着诱人光泽。果园老板耿昌明和妻子正忙着过秤、分拣、装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今年受到“大小年”的影响,枇杷产量相较于去年略微少了点,亩产800斤左右,总产量4万斤。
“但今年枇杷的品质、糖分、果型都提高了,成品率很高,卖相相当不错。”耿昌明告诉记者,其秘诀就在于农场去年和镇江农科院合作的“1+1+N”新型农技推广项目。“简单来说,这个农技项目就是田间生草技术,在枇杷树下种植油菜,菜薹可以炒着吃,茎杆可以还田作为有机肥,修剪下来的树枝粉碎后,经过发酵铺到田里。这样一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分流失,避免阳光直射对树根造成伤害。”耿昌明介绍,即便今年雨少干旱,但枇杷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果型大、糖分高、品质好,虽然产量降低,但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目前普通果子每斤30元,一两左右的精品大果每斤50元。“最近每天都要卖出500斤左右,每天都有发往吉林、北京、上海、湖北等地的快递。端午前后是上市高峰,届时欢迎市民朋友假期前来采摘。”耿昌明说。
(杨蝶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