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从探索创造到全国性示范 |
“早诊早治”19年坚守1/10扬中人受益 |
|
匡雪莲黄为民华召来 2025-05-14 |
|
本报讯 近期,2025年“上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项目”启动仪式在新坝镇江岛集团举行,标志着这一“生命守护工程”再启新程。据悉,这项国家医改重大项目、我市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已进入第19个年头,我市1/10人口已从中受益,走出了独具县域肿瘤防治的 “扬中模式”。
这项始于2006年的民生工程,启动初期困难重重,一方面基层群众谈 “癌”色变,误将筛查视为“催命符”,存在抗拒心理,另一方面,市人民医院仅有2台基础内镜设备和2名诊断医生。综上,导致筛查依从率仅50%左右。
面对项目初期的困难,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华召来告诉记者,项目团队走遍了全市76个行政村,通过300余场科普宣讲和镇村干部分片包干动员,逐步扭转了群众的观念。当真实治愈案例在百姓身边出现时,越来越多的人态度随之改变。
与此同时,项目团队还积极做好技术革新和体系重构。“筛查水平技术有保障了,这件事才能稳定做下去。”华召来介绍,2006年通过引进 “碘染色+多点活检”标准化流程,早诊率得到了稳步提升;2009年引进奥林巴斯260高端内镜,实现上消化道微血管形态实时观测;2010年项目纳入扬中市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后,筛查质量与覆盖面更是实现了双提升。到如今,我市已建成以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镇 (街道)医院、村卫生室为网络的三级肿瘤防治网络,“市-镇-村”三级筛查体系构筑了坚实的全民防癌网络。
自2006年 “早诊早治”项目开展以来,累计为3.6万名适龄群众提供免费胃镜检查,检出阳性病例(癌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近540例,其中确诊癌症300多例,综合早诊率达80%以上,发现癌前病变超1400例……在这份厚重的生命账本中,一组组数字见证着民生温度,更令人振奋的是,项目实施以来我市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且目前还处于下降通道中。
19年的坚持,我市探索创造的 “政府主导+科技赋能+全民参与”防治模式,很好诠释了“上医治未病”的深刻内涵,并为县域肿瘤防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达成了全国性示范效应:先后四次承办国家级技术培训;2021年获评江苏省早诊早治培训基地,为来自省内多家早诊早治项目单位的内镜医生提供早诊早治相关培训;2024年荣获江苏省唯一“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示范基地”。
(匡雪莲 黄为民 华召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