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刀鲚春捕首网上岸 |
四万尾“银刀”映亮生态养殖新图景 |
|
冷旭颖 2025-03-16 |
|
本报讯 春风漾波,长江潮涌。日前,扬中国家刀鲚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迎来今春首网刀鱼捕捞,约4000尾银白色刀鱼跃出水面,单尾达二两成品刀鱼标准的占总量70%~80%,丰收的喜悦随着粼粼波光在水面上荡漾。
“把网拉直,从外向里慢慢挪动,从四面向内收拢,不要惊到刀鱼……”国家长江刀鲚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技术顾问李小网边指导工人捕捞,边俯下身子探看,看到鱼身修长、色泽银白,“这批刀鱼品质稳定,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二两规格的市价约1000元/斤,折算下来每条200元左右,普通百姓也能尝鲜”。说起今年的刀鱼丰收,李小网不禁喜上眉梢,他说今年成品刀鱼上市量再创新高,预计将有超过四万条成品刀鱼进入市场。
在基地3号种鱼塘边,李小网正为4月至5月的刀鱼产卵季做准备。据其介绍,刀鱼养殖需闯过 “娇气关”:去年入冬后,团队便对种鱼实施“强化餐”,投喂富含蛋白质的糠虾提升体质;临近产卵期则切换至专用饲料,确保种鱼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交配。“每十条种鱼中有六条是母鱼,我们优中选优,专挑体格健壮的留种。”说话间,他指向塘中穿梭的鱼群,银影如梭织就生态养殖的精密网络。
从“看天吃饭”到“科技护航”,我市刀鲚养殖已形成生态闭环。育苗阶段模拟长江自然水流刺激生长,成鱼阶段通过水质监测、精准控温还原野生环境,今年首网刀鱼的饱满体型与野生种群几无二致。
眼下,科技赋能正为刀鱼养殖按下“快进键”。团队即将启动分子育种攻关,通过基因标记筛选抗病性强、生长快的亲本,配合智能化管理系统,力争让“每条鱼苗都能长成合格成品”。望着满塘银辉,李小网笑言:“过去都说 ‘千金难换长江鲜’,如今科技+生态的‘钥匙’,正在打开‘旧时王谢堂前鱼,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时代。”
(冷旭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