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凝心聚力招引项目同心共建“五个岛城” 下一条:好书推荐
老秤
陈锦怀   2025-03-02

  □ 陈锦怀 所谓老秤,并不是时代久远的秤,而是指十六两为一斤的杆秤。现在使用的杆秤都是十两为一斤,刚出现时称为新秤。 十六两杆秤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就开始出现,此后被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1959年6月国务院发布 《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后,十六两秤才逐渐被淘汰,十两秤开始成为主流。新秤、老秤并存使用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杆秤有秤杆和秤砣两大部件组成。秤杆上有秤钩或秤盘、提纽、刻度。刻度又叫秤花。刻度是用铜丝或铝丝嵌进秤杆里磨平后形成的,因此刻度的颜色不是黄色就是白色。生产队用的大秤有一米多长,可称三四百斤重的货物。家庭用的杆秤约两尺余长,只能称重几十斤。不管是生产队的大秤,还是家庭用的小秤,秤杆上都有两个提纽和两套刻度。前面一个即靠近秤钩的提纽叫头纽,第二个提纽叫二纽。头纽的称重比较重,二纽的称重比较轻。以家庭用小秤为例,头纽称重起点为五斤,最重可以称到四五十斤。二纽称重起步是一两,最大称重五斤左右。用头纽称重读数时,看秤杆上面的刻度,叫顶花,每个顶花代表二两。用二纽称重读数时,看面前的刻度,即面花,每个面花代表一两。 老秤秤杆的面花每斤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颗星来表示。据说,这十六个刻度,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再加“福”“禄”“寿”三颗星。如果商人给顾客称量货物少给一两,则表示缺“福”;少给二两,则表示既缺“福”还缺“禄”;少给三两,则“福”“禄”“寿”俱缺。受过传统教育的生意人,他们为人诚实,做事诚信。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缺德行为影响到自己未来的运气。 《宰相刘罗锅》主题曲里唱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呀,挑呀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盘的星。”那么何谓“定盘星”?秤杆面花紧靠二纽的地方有一颗星,也就是零点星,当秤砣挂在这一位置,秤钩上不挂任何东西时,提起二纽,则两边重量相等,秤杆呈水平状态。这颗星就叫“定盘星”。“定盘星”则被赋予了公平、公正、公开之意。杆枰准不准,可以利用定盘星进行复核,防止损人利己的人用“小砣出,大砣进”来损害他人的利益。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有杆老秤。可能是由于时间久远和经常使用的原因,秤杆呈现出青黑色,整个秤杆的表面变得极为细腻和光亮。这杆老秤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带来一些困惑。因为是十六两制,把一斤的价钱换算成一两的价钱是很麻烦的。做买卖时总不能带着纸笔算账,只能靠口算和心算,往往一笔不大的交易,光算账就占去不少时间。 那个时候,家里收入来源主要靠父母在生产队做工。为挣得一些油盐钱,还有我们兄妹几个人的学费,不得不在自留地上下功夫,种植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拿到街上去卖。卖菜一般安排在集镇逢节的日子或星期日,因为逢节时上街的人多,生意好做一点,星期日我可以帮忙。我家里只有老秤,半斤一斤的账好算,如果是几两,账就难算了。为了方便卖菜,晚饭后,奶奶、母亲和我三个人一起将菜拣干净,分成一斤一把,再用稻草捆扎好。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和母亲各挑一担菜上街。母亲用草篮挑一担,我用菜篮挑一担。到了集市上,我们分两处摆摊。我卖捆扎好的菜,如韭菜、青菜等,母亲卖不好捆扎的菜,如黄瓜、茄子、菜椒等。这种分工主要是因为我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在算账、讨价还价方面显得太稚嫩。 曾经有好几年,父亲任生产队菜园组组长,我便多了一个磨练的机会。夏天的中午,别人家不管大人小孩都在家休息,父亲安排我挑着担子到周边大队、生产队去卖番茄、甜瓜等。我用的是老秤,算账繁琐,我就将老秤1两换算成新秤6钱,然后再算出多少价钱。这种换算基本准确,老秤16两换算成新秤9两6钱,相差4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我有掌秤卖菜的经历,使用杆秤变得十分娴熟。上大学时,每年春节每个同学都有三斤计划花生,班上统一领回来后都由我掌秤分配。称秤虽不是技术活,但也有技巧。一笔总量分几十次后,最后的一份可能份量不足。扬中俗语里说的“分xí(即分到最后总份量变少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为了几十份分下来一点不少,我将秤砣的绳子放在秤花里面一点点,并不正好压在秤花上,别人看起来份量不少,实际上每份都少了几克,这样分到最后总份量就不会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秤开始普及,如今多功能电子秤都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杆秤由于携带方便,依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常常可以看到农贸市场内外无固定摊位的菜农手握杆秤叫卖蔬菜,还有走村串户收购废品或卖农副产品的小商贩也还在使用杆秤。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2073078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8551575 本月:4901805 今天:21907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