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扬中要闻 |
|
|
|
|
□蔡小俊
豆大的事,报警了;豆大的事,费了斗大的力;豆大的事,送来了锦旗;豆大的事,包装成了斗大的成绩。在基层,有不少的“群众小事”弄出了不小的动静,引起社会关注和议论。“群众利益无小事”,但有水分掺了进来,就会形成社会槽点。
有一乡镇,张大爷种的豆苗有几棵超过界址,被邻居拔了,理论过程中当事人选择报警。民警赶到现场进行了处理,事后报道出来,引起议论。议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豆大的事要不要报警”,另一个是民警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豆大的事都可以来找我们。有群众质疑,乍一看是亲民之风,细究下去,又觉得操作性上似乎和实际脱节,豆大的事都找上门来,派出所不炸锅啦,是不是太浪费行政资源。
群众吐槽给我们提了个醒:如何客观对待豆大的事?如何科学看待“群众利益无小事”?
当下,一些现象值得关注,有人喜欢打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旗号,做各种花式文章。有的喜欢挑小事做,形成一种忙的“勤政状态”,碰到要事、难事却绕着走;有的善于做包装文章,把小事罗列起来,进行数据包装,特别是到了年底汇报工作成绩,“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一箩筐数据看上去很美;有的名利意识很强,有群众反映在医院就医,一些医生主动伸手要锦旗,解决群众小事后,喜欢像商家一样攒五星好评;有的伤害群众感情,侮辱群众智商,在亲民情怀上注水,把“群众利益无小事”当口号喊,当帽子戴,处理起具体事情,却忽视群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这些“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走秀行为和过度包装,反而成为群众槽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表述源自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诗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自身责任的深刻认识。在现代,这句话被用来形容党员干部应当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时刻用情、用心、用力,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真情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烦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什么会在践行中被掺杂水分?一方面是取巧思维,对“小”的偏好,钻小题大做的空子;另一方面是“做样子”思维,做出的样子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一下子不一定会被看破;再有,就是迎合上级的偏好和考核,打着旗号的注水数据很吃香。
这种注水行为和注水现象,伤害群众感情,浪费行政资源,实质上是脱离群众,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是“形”,利益是“核”,在小事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的风气,是表面文章的一个变种。对于表面文章,要勇于戳穿和叫停。在考核导向上,要火眼金睛厘清小事和要事,对注水成绩和实干成绩区分对待,谨防“豆大的”变成“斗大的”。谨防做着豆大的事,却对眼前斗大的事选择无视,在群众利益的落点上,要到群众中去听真实的获得感。对宝贵行政资源的使用,要科学配置,强化监督,节约行政成本,着眼于群众刚需,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豆大的事,不要弄出斗大的动静,浪费纳税人的钱,让人心疼。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一种服务理念和做事习惯,不注水,不走秀,才是贴近群众的真水无香。我国著名战地摄影记者邹健东在渡江战役期间抓拍了一张图片,解放军战士在江苏扬中的一处竹林旁喂军马,出于保护群众利益,扣马绳时顺便给树“穿上军毯”,避免损伤树皮。这种根植到骨子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习惯,更值效仿,“以人民为中心”,不需要在群众面前装出来,而是要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利益真正放心上,才不会把事做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