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扬中要闻 |
|
|
|
|
坚持“不领先不扩产”的上迈新能源破解行业瓶颈,从“高负重、无弯曲、难安装”到“无玻璃、轻量化、柔性化”——
高负重、无弯曲、难安装曾是传统光伏玻璃组件的难以攻坚的技术难点。如今,在我市油坊镇的上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3条轻质组件生产线生产的新型晶体硅光伏组件“eArc”正以无玻璃、轻量化、柔性化的先进工艺在“追光”赛道上铆足干劲、提速抢跑。
日前,记者来到了上迈新能源,只见数十块电池片通过焊接将导体连接,下一步便要串联正负极并覆盖高分子层。自动焊接、叠焊、层压、激光开孔、裁切……十三道工序用上了各种机械臂、“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仅有一些相对复杂的工序以及检测工作由人工辅助来完成,一条流水线仅用工30人,是名副其实的智能工厂。
上迈运营副总王顺荣向记者介绍,上迈新能源是专业从事新型轻质柔性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的研发与生产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创造性开发了新型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研制了该复合材料应用于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组件封装技术及其产业化生产工艺和装备,并于2018年落户扬中,将轻质组件投入量产。2023年,上迈实现产值6.28亿元。2024年一季度满产满销,完成产值1.6亿元。
“我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几个要素分别在于创新力、质量关、增长点。上迈新能源坚持‘不领先不扩产’,这是在研发强度和能力上的自我加压,因此上迈的发展战略依旧着力于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升级,以差异化创新产品抢占市场。”王顺荣说。据了解,传统玻璃组件因屋顶缺乏承载能力、安装需打孔生根等原因存在弊端,限制了分布式光伏的进一步发展,而上迈花费了4年时间开发了该复合材料应用于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组件封装技术及其产业化生产工艺和装备,最终新型晶体硅光伏组件以每平米仅3~5公斤的轻质效果有效解决了这一痛点。
上迈轻质光伏的创新得益于两条重要技术路线的优势互补——晶硅技术和薄膜技术。上迈生产基地建设有研发中心及标准化光伏检测中心、复合材料生产线、轻质组件生产线。研发中心同时与CPVT、SGS、上海光机所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强,拥有超100项各类专利。轻质组件生产线将ERP、MES等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工具有效融入生产线。从工艺细节上,通过机器人、AI识别等减少搬运及检验过程,少人化生产;
在过程质量管控上,设立有焊串EL、层叠EL、层压EL及终检EL等四道高精度检验岗位,严格管控制程。
目前,受光伏大环境和国际贸易壁垒影响,产能过剩、“内卷”、价格战成为光伏行业的关键词。如何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领先地位?在上迈新能源首席运营官练成荣看来,上迈新能源作为光伏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支撑其成为光伏产业开拓者的,是技术创新水平和自主研发实力。近年来,上迈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坚持以年销售额4%确保研发,已获得“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江苏省光伏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镇江市专精特新产品”“镇江市工程技术中心”等荣誉称号。“智能化手段不仅可以解决生产流程上的问题,也是企业加速技术研发的‘放大器’。”练成荣说。
当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上迈新能源生产的 eArc系列轻量化光伏组件已经走在行业前列。“轻质光伏在市场上的需求量较为可观,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练成荣说。基于此,“1GW轻质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应运而生。截至目前,上迈轻质组件解锁了160个城市,参加14场光伏展会,足迹遍布全球十多个国家,全球累计出货量约700MW。
练成荣认为,“光伏企业能否穿越周期获得长久生命力,新质生产力的迸发一定是它的看家本领。未来,将光伏带进千家万户的上迈愿景终将成为现实。”
□ 冷旭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