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头条新闻 |
|
|
|
从“会种果”到“慧种果”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
耿昌明田间果园书写精彩人生 |
|
2024-04-18 |
|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经开区徐芹家庭农场的耿昌明依靠技术、专业知识逐梦乡野,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 “兴农人”。
2014年,耿昌明不顾家人反对,流转了100多亩江边荒地,成立徐芹家庭农场,转行当起了“新农人”。虽然一直工作在农业战线,但“土肥专业”出身的耿昌明涉足种植业后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我通过向农业部门的专家请教,发现适合本市种植的果树并不多。”耿昌明告诉记者,后来在江苏省太湖长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他逐步确定了白玉枇杷、翠玉梨、锦绣桃这三个种植品种。
果树选好了,种植又遇到了困难。复垦的土地因闲置时间较长,杂草杂树丛生,土地肥力严重不足,耿昌明利用自身特长,通过换土改良等措施,使土地达到了绿色种植标准。在种植过程中,因土壤和气候差异,再加之受到冻害、日灼等技术难题,枇杷果实较小。耿昌明又多次请农业专家实地指导,查找资料,反复试验,最终突破了这道“卡脖子”屏障,也使得枇杷品质达到了原产地东山的水平。
现在他的农场全部采用有机肥,粘虫板、性诱剂、食诱剂等绿色防控新技术代替了传统农药,白玉枇杷、冠玉枇杷、翠玉梨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
果树种植“步入正轨”后,耿昌明还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发展“林下经济”。在小枇杷树下套种的玉米最新品种“黑甜糯”,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是一个农人,更是一名党员,要想真正带动更多家庭共同致富,必须让大家掌握种植新技术。”带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耿昌明开办了农技培训课堂。从田间管理、果树虫害、树形整理、桃果套袋等方面,向周边群众提供全方位种植技术培训服务,解决了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了种植户的信心和决心。
截至目前,耿昌明已经带动周边4个较大农场和42户农户,累计帮助增收300多万元。他的农场作为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和中小学生实践基地,每年接待200多名大学生实习实训,接收中小学生研学达1000多人次。
好的产品需要好的销路。除了单一的门店销售外,耿昌明还增加了网络销售渠道,结合亲子采摘、社会团建等新业态,拓展观光休闲农旅融合新模式,实现销售“多方发力”。在此基础上,他还结合枇杷市场,开发了枇杷膏、黄桃罐头、果脯等衍生产品,促进了产品的提档升级。
10年的不懈努力,耿昌明让300多亩“闲置地”变成了“幸福田”,自己也从一名爱农业、善经营的“新农人”变成了引领科技种田、乡村振兴的“兴农人”。他亲手创办的徐芹家庭农场获评 “镇江市示范家庭农场”,他本人也先后荣获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镇江市“十佳农民”称号。
□ 杨蝶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