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豆腐一方滋味长 下一条:一句顶一万句
扬中有幸
——记参观“现代学者墨迹馆”
  2024-04-18

  □ 钱吕军 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节,人们忙于追逐百花争艳的 “脚步”,我去了另一个花园——艺术的花园——“现代学者墨迹馆”游览。它是一座馆中馆,位于扬中博物馆二楼西侧单独辟出的一块区域内。在馆的入口处,植有几枝翠竹,与白墙黛瓦相映成趣。半垛照壁上悬挂着馆名,系由扬中乡贤、原中华书局党委书记徐俊亲笔题写。首批86件藏品,即为徐俊先生所捐赠。 扬中博物馆副馆长倪加辉老师,领着我参观,边走边看,介绍展馆的布局、设施,讲些展陈品背后的故事。我虽是书画艺术的“门外汉”,竟也听得津津有味。馆区面积大约二百平方米,展区的设施设备可谓“高大上”,皆为恒温恒湿玻璃展柜;藏品的展陈布置清新淡雅、颇具匠心,李一氓、饶宗颐、冯其庸、启功等一批知名大家的书画真迹,或悬挂于馆壁之上,或铺陈于展柜之中,每一幅书画作品,都附有详实的文字介绍,同时陈列着这些学者的部分学术代表作。二十余分钟的参观学习,心中攒着一句话:何其有幸,扬中! 这是扬中文化之幸,她是最为靓丽的文化名片。扬中独立建置不过一百多年,缺少历史积淀和文化遗存。清朝咸丰年间,为躲避太平军战火,曾有数万周边县邑民众避难太平洲(扬中旧称),也许曾带来部分名家大作。时局稳定后,这些作品自当随着人们回迁故地,又带离了扬中。民国时期,扬中部分文士,如朱宝鎏、朱琴、祝尧三、杨子桢、姚陆春、曹相臣等人,结社为文,兴办 “存粹文社”,也曾得到时任县知事(即县长)陈觐文的大力支持,扬中文教为之一新。陈知事调离后,继任县长中如茅乃封、毕静谦、包允恭、冯沛山等人,却多加掣肘,文社由此停办。扬中历史上的文人书画作品,大多或焚之于战火,或毁之于动乱,诚为扬中文化之殇。 此次,缘于徐俊先生惠赠,李一氓、饶宗颐、冯其庸、启功等现代学者、多达86件的字画真迹得以“落户”扬中,这不仅弥补了扬中历史上的文化缺憾,更是极大提升了今日扬中的文化品味。它将是扬中城市“拿得出手”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正如本地媒体记者所写,“‘现代学者墨迹馆’的顺利开馆,不仅为艺术家用生花妙笔、缤纷色彩记录人间美好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更为美学艺术贴近市民群众、融入公众生活开启了新的艺术之窗”。 这是扬中学术之幸,她是亟待发掘的学术宝藏。此次徐俊先生捐赠的都是现代学者真迹,单从书画研究创作角度来说,即为广大扬中书画爱好者提供了“零距离”临摹学习的契机。“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种得天独厚的艺术机缘,必将激发扬中书画家们的创作热情,也有待扬中书画家们借此提升鉴赏、创作水平。 其学术价值并不局限于此。这些藏品的作者,既是作书画的名家,也是做学问的大家。他们涉猎的学术领域之广、取得的学术成就之高,令人高山仰止,更值得学习探究。李一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新四军秘书长,精于中国古籍文献的收藏和研究,著有《花间集校》等作品;启功,字元白,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著有《启功丛稿》;饶宗颐,是与季羡林齐名的中国学界泰斗,有“南饶北季”之说,继启功后任西泠印社社长,他去世后至今,西泠印社社长一职长期空缺;冯其庸,名迟,字其庸,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等职,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等专著20余部,等等。正如该馆《序言》中所写,“希望家乡民众不出小岛就能够欣赏到文史大家的书法之美、国学之美、人文之美;更寄希望家乡学子能够透过作品了解各位学者背后的学术成就和学人风范”。无疑,这对扬中学子培养学术兴趣、开展学术研究提出了期望,也提供了可能。 这是扬中人文之幸,她有值得传承的人文精神。“现代学者墨迹馆”在常态化开馆展览的同时,还在“扬中市博物馆”微信号上推出系列网上作品展,并转载了数篇徐俊先生撰写的回忆文章。仔细品读,便可体味每一件藏品背后蕴藏的人文精神。“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但身上有脱不掉的学者情怀、文人雅趣,因此而更加可敬可爱”,从徐俊先生 《“击楫词人”李一氓》一文中,不难体会他作为后学对先彦发自内心的尊崇之意。而从陈白尘先生写给徐俊的题签上,也不难看出长者对青年才俊的舐犊之情。改革开放初,经革命前辈、教育家匡亚明先生三顾茅庐邀请,陈白尘先生到南京大学执教。此时刚刚考入南大的徐俊还不是陈先生的学生,只是因一次学术上的研讨和请教,陈先生有感于青年学子的热情与才情,欣然为他题签:“雏凤初鸣,便觉惊人;勇攀高峰,更上一层。”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种崇文重教、提携后进的人文精神,无疑与扬中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向上向善的人文传承是一致的,也与今天扬中“上善若水、自强不息,勇闯新路、止于至善”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 徐俊先生是从扬中走出去的大学者,他将个人珍藏的大部分书画作品无偿捐赠家乡,这种“跪乳反哺”的赤子之情,更是值得点赞与弘扬。诚如顾明社先生在 《现代学者墨迹馆赋》中所书:“捐者无私,览者有幸;泽被后人,嘉惠八乡。高义云清,铭激于膺;念兹在兹,没齿难忘。” 是为记。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1859289
位访问者
本年度:28733867 本月:1311927 今天:44239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