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吴春华
小时候我们玩过的游戏很多,女孩子一般玩跳皮筋、拾(跳)格子、扔沙包,男孩子玩抽陀螺、打弹弓、搭掼炮(打纸板)。但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适合平时野,正月里穿着新衣服新鞋子,是放不开手脚的,担心会弄脏弄坏衣服。我记得女孩子正月里经常玩的游戏有两种,弹蚕豆和挑棍,都是在室内进行的。
弹蚕豆,必须有蚕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即使像蚕豆,家里一般也是不常炒的。而过年就不同了,小伙伴们的袋子里都鼓鼓的,拜年得来不少各家炒的蚕豆、花生、爆米花之类。
弹蚕豆,先各自出等量的蚕豆和在一起。然后自己或对方用手抓起这把蚕豆用力撒开,仔细选定两颗,用食指在选定的两颗蚕豆之间划一下,再将拇指压住食指,食指顶住拇指圈成圈,而后食指用力将选定的两颗中的一颗弹向另一颗,弹中了则任捡起一颗,算赢的,归自己所有。再以同样的方法继续弹,如果未弹中或弹到了别的蚕豆就算犯规,由对家开始弹。最后以拣多者为胜。
可别小看了这样的游戏,赢得多是需要技巧的,首先需要观察分析,开头选定的两颗蚕豆距离要刚刚好,弹的力度也要适中,小了弹不到,大了就碰到了别的蚕豆。有时第一把撒开时的蚕豆距离都很远,不容易弹准,要通过逐步的弹和捡,改变整个布局,将它们拉近,稳打稳扎。
安静如我,是适合玩这样的游戏的。每次赢的太多,以至于没有小伙伴愿意和我玩弹蚕豆了。正月里,我就盼望隔壁叔叔家的亲戚,一个叫云霞的小姑娘来做客。她也是个中高手,我们一弹起来,就难舍难分,每次都玩到她妈来喊她坐席才罢手。
而这时,我们摸摸各自口袋里的蚕豆,都和原先差不多。
挑棍,也是正月里女孩们经常玩的游戏。一把长约十厘米,粗细如小号织毛衣针的竹棍,用手握住,在桌子上墩齐,再松手散开,观察它们的结构位置,采取抽、挑等方式取棍。每取一根,其他的棍不能动,动了就输了,轮到下一个人取,谁取得多谁赢。这个游戏需要心细手巧,考验的也是观察及动手能力。
心细如我,一直也是挑棍游戏的赢家。但因为战利品不能吃,即使总是赢,仍有小伙伴愿意和我玩。尤其是住我家后面的大明和小芳,她们基本只能取散在边缘没和其他竹棍搭在一起的棍子,偶尔挑起两根有难度的棍子,就令她俩喜出望外。经常听到她们惋惜又懊恼地叫道:“哎呀,又动了。”惹得我笑个不停。能与我匹敌的还只有云霞。正月里她来我家,我会约上好几个小玩伴一起玩,凭着她的细心和观察力,轻捻细挑间取棍最多的总是她,让我和小伙伴们不服都不行。
我从小好静,所以适合相对比较安静的游戏,而像拾格子、跳皮筋、扔沙包等,需要良好的协调和运动能力的,我就远不如我姐和其他小伙伴了。每次分到和别人“一家”,总是很早被淘汰,需要别人 “救”我。
虽然小时候没有手机、平板、电脑、乐高,可是这些民间草根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是那样生动而明媚,晶莹美好了我们那一代人的整个童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