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周树新
前段时间,广西11位“小沙糖桔”游学东北,火了全网,引发热情的南北网友纷纷亮出家底,晒出各自的美景、传统风俗、饮食习惯等,有的网红甚至植入充满人间烟火的菜市场,晒出了南方人与北人买菜的差异。
因为女儿远嫁北方,疫情之前我每年会在那里呆上一、两个月,去买菜确实遇到了几次尴尬有趣的事。
女儿居住的小区门口,下午常有一些年纪大的小商小贩卖些当地土特产以及时令蔬菜等。那天我早早烧好了小米粥就下楼散步,顺便迎迎女儿下班。走到小区门口,看到道路两旁一群大妈大爷一字排开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放着或是用菜篮子装着,或是一张塑料布摊在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蔬菜瓜果。一位大妈面前有一堆刚出土还带泥的新鲜花生,我蹲下身子用手去边抓边挑选大的,打算称半斤回去做个五香盐水花生。“半斤?半斤咋幺 (北方说称重为yao)?”大妈声音洪亮。她这么一说,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赶快说道:“那就称一斤吧!”“一斤?你真抠!咋这么抠呢?我卖了二十多年菜,没见你这么抠的。”大妈边称边笑着高声说,其他卖菜的大爷大妈眼睛都直刷刷地看着,我被大妈说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付了钱逃也似地走了。
女婿的单位在海边,附近有一个海鲜市场,那里的海鲜都是当天刚捕捞上来的,所以我们要吃海鲜,都是他负责采购。有天下午3点多我去菜场,发现一个摊位前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人,我探头一看是卖鲜虾的,本来不想买,就绕过去了。我这个摊位看看,那个摊位停停,不知不觉又走到那个摊位前,只见没有刚才的忙碌。水泥条板上的虾活蹦乱跳,站在我前面的一位中年妇女,拿着一个比我们平时扫地用略窄的不锈钢畚箕,舀了满满2次倒在黑色塑料袋里叫摊主称重。那些虾个个又大又新鲜,我忍不住抓着虾的胡须也挑了10只,买回去做成盐水大虾。女婿下班回来后看到桌上有虾,就问:“妈,你今天买虾了?”“嗯!买了。”女婿看着桌上的虾,走到厨房打开炒菜的锅,又问:“妈!你买多少?”“我就挑十只!”“十只?还挑?老板没骂你?”女婿疑惑地说道,“哪有你这样买东西的!”他笑开了。我一想,怪不得当时我把装有虾的方便袋递给那老板时,他确实瞪了我一眼欲言又止的。
女婿工作的单位离家较远,即使我在那里烧烧煮煮,他基本中午不回来吃饭,正常情况午餐就是我和女儿一起吃。一天女儿打电话回来,说单位有事,不回来。我打开冰箱一看,一个人的菜已足够,就差烧汤的,于是决定去菜市场买一个西红柿煮一小碗汤。由于去时已10点多钟,菜场里并没有多少人,我转了一圈,停留在一堆新鲜诱人,码放得层层叠叠、整整齐齐像小山一样的西红柿摊位前,在上层拿了一个孩子手掌大小的西红柿,递给一位60多岁的摊主,想请他称一下重量。那男人接过西红柿惊讶地问我:“一只?就一只?”“是的。”我肯定地点点头。那男人把西红柿塞到我手上:“不用幺了,给5毛钱吧!”我把5毛钱递给他,然后又说给我一只塑料袋。那男人很不情愿地扯下一只白色小塑料袋,又来一句:“就买一个小西红柿,还要袋子?”晚上回来将此事说给女儿女婿听,女婿猛地来了一句:“那老板没揍你?”“揍我?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女婿笑曰:“老板没怀疑你是故意去找茬的?”我哑口无言,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女儿立刻嘱咐我,以后买菜还是多走几分钟的路去超市,全当散步锻炼身体。
都说“入乡随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女儿虽然在北方生活了近10年,但依然还是习惯买一颗花生菜、半斤苋菜、几根韭菜……真可谓北方人的豪爽大气、南方人的精致内敛是刻在骨子里的,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都是难以改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