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佚名1 下一条:寂寞的梦
天下第一鲜(10)
  2024-02-05

  □ 潘圣仪 陈砚斋见众人都来了兴趣,这才开口道:“这事说来很是偶然,去年朱先生不是考中秀才了吗?当时他在镇江府,考前几天闲遐无事,就上街闲逛,见到一个书摊,卖的都是旧书,朱先生对这些历史旧书特别感兴趣,于是就上前翻看,发现了一本书,书名是《东坡烹调杂记》。读书人都知道苏东坡的大名,他是宋朝的大才子,同时又是一个美食家,他把曾经吃过的名菜,什么材料,如何庖制,都一一记在书中,其中有一个条目,就是“河豚调治秘诀”,朱先生见到后大为兴奋,于是便细读起来。他发现苏东坡的庖制方法和我们太平洲常用的方法有些不同,很值得借鉴和学习,因此决定把这本书买下来,讲好价钱后,一摸衣袋这才想起,出门时没有带钱,怎么办?只好和摊主约定,第二天带钱来拿书。谁知接下来下了两天雨,想来这雨天书摊也不可能摆了,天气放晴后,却找不到那个书摊了,问一旁的门店,人家都摇头不知,不得已只好遗憾离去,大失所望地回了太平洲。今年开春,河豚上市,朱先生忽然想起在镇江错过的那本书,隐约记得苏东坡的 “河豚调治秘诀”说的几种方法,于是就每天买两条河豚回来试着做。具体的操作细节我不懂,也说不来,只知道河豚的某些内脏虽有巨毒,但也内含大量的源鲜,我们洲上的人往往视为毒源将其抛弃,其实只要通过恰当的炼制是能够去毒存鲜的。不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简单,炼得嫩了,除毒未尽,老了,毒是除了,鲜也跟着去了。所谓恰当的炼制,就是要找到去毒存鲜的临界点。我上面说的这些都还停留在理论上,在实际操作中要找到这个点需要反复摸索,最要命的难题是,你感觉已经到位了,怎样验证?换句话说,毒不毒、鲜不鲜,你不亲口尝一尝怎么能知道呢?朱先生亲口尝了,结果这一尝差点送命,要不是学馆隔壁的王老板和我二人抢救及时,朱先生就完了。当时我误会了朱先生,以为他寻死,后经朱先生说出实情,方知他在搞试验,我就劝他这危险的试验别搞了,不料他这人一根筋不放弃,我走后他继续试验。我见劝不住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正好我家中有一窝两个月大的小狗,一共五条,就全送给他去做试验的工具,果然派上了大用场,在此后的试验中,死了两条小狗后就不再死了,也就是说他成功了。所以,我认为,今天我们有幸欢聚一堂,品尝到如此美味的河豚,皆托了秀才先生朱宝儒不懈努力之福。” 众人听完这一番介绍,一个个都惊叹不已。 冷伯章道:“啊呀,如此说来,朱先生的这一手绝技,是用性命换来的呀!” 江有余道:“刚才陈先生的介绍,一点不假,我可以证明。朱先生试验的河豚,就是我们鱼行供给的,我每天上午派专人给朱先生送两条河豚,风雨无阻,准时准点。说起来这里面还有我的一份功劳呢。” 叶坊安方才被冷菊香奚落了几句,要是别人,他会记恨他一辈子,但这是冷菊香说的,他不生气,只是暂时无语。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46180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2053922 本月:3729797 今天:749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