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撒欢老里克湖 下一条:佚名3
冬至随想
  2023-12-24

  □ 陆云 又到冬至。冬至是农历节气,也是扬中民风民俗中一直被人们普遍高度重视的冬季祭祀祭祖的传统节日。 扬中人习惯称冬至为“过冬”。我记得小时候缺吃少穿,但只要临近冬至,大人们就会掰着指头数日子,说哪天哪天过冬,过冬当天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祭祖,家里再穷,也要称肉买鱼、煎大粉、烧豆腐百叶青菜等,吃上一回难得吃到的大米饭。 扬中人过冬,还有大小之分,大多数人家过大冬,也有人家过小冬。凡是在冬至这天祭祖的人家都称为过大冬,而在冬至日前一天祭祖的人家都叫过小冬。 冬至是节气名之一,通常都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至,深冬至,寒冷加剧;冬至至,已近年终岁尾,一年将尽。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在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产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一直都是人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和安排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之一。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的每个节气都是15天,涵盖了一年中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揭示了春季开始于立春,冬季终结于大寒的每个节气时间节段里的气候、天气和包括农作物生长在内的物候等多方面的现象变化规律。 冬至的“至”是极、最的意思,虽然只有二个字,却至简至精,内涵丰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悠久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首先冬至这天太阳南移到了极点,直射到了地球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上,是一年中太阳离我们最远的时候,我们身处的北半球这一天白昼最短,而夜间最长。过了冬至这个极点,太阳又会向北回归线慢慢移动,白天时间也会逐日变长,于是民间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按照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阴阳理论,冬至还是阴极阳来、否极泰来的转折点,过了冬至我们也迎来了新一年的生机、希望和曙光。诗圣杜甫就曾在《小至》诗中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的句子赞美过冬至。 其次冬至作为冬天六个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时令已经进入到了深冬,从此自然界迎来了最寒冷的时刻,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天寒地冻,变得越来越寒冷。谚语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我国民间就广泛流传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九九歌》民谣。《九九歌》生动地诠释了从冬至日起算数九寒天到春暖花开的大概时间。以冬至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荆楚岁时记》中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民间也有“冷在三九”的谚语,数九寒冬以三九和四九严寒最甚。 冬至虽为节气,但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一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据说历史上冬至曾有冬至节、冬节、亚岁等节日称谓,民间还流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和多样性传统风俗习惯的特殊节气。人们常说的 “四时八节”是一个成语,其中“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而“八节”指的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足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冬至的高度重视。 冬至作为中华文化的特有符号,启迪人们“光阴荏苒须当惜”,激起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情感寄托。冬至这天,全国各地都有“过冬至”的风俗习惯,一家人团聚,感受亲情温暖,通过吃饺子、汤圆,或准备一桌丰盛的美味饭菜,祭祀祭祖,表达对先人的缅怀敬仰之情,同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平安。 我想扬中人的过冬习俗,应该也算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的一个美丽篇章吧。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42485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974515 本月:2650390 今天:10863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