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吴春华
阳光金灿灿的日子,单位组织秋游,第一站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一个个展厅看过去,展品丰富精美,据说都是从运河沿线8省(市)征集而来,殊为不易。1号展厅里有一组石头镇水兽特别有趣,那些动物造型,神态萌萌的煞是可爱。与它们对视,咫尺之中,就跨越了千百年。
三三两两的人浏览了一遍就走了,我拍了照也正欲离开,却见一位满头白发、身穿格子衬衫的老先生推着辆轮椅过来,轮椅上坐着一位满脸褶子、穿花裙子的老太太。老先生戴着耳机式讲解器,不时弯腰附在老太太耳旁充当讲解员。可能是接触不灵敏,他老是拨转那个耳机。老太太呢,边看边听,还在手里的小本本上记着什么。
偌大的展厅,基本人人手持手机,鲜有像老太太那样拿着笔和本子的。
年长者身上都有一种无锋的祥和,我主动和他们搭话。一问方知老夫妻俩是本地人,早就听说建了个运河博物馆,今天特意来参观的。我有点好奇地问老太太,拿了本子,都记录啥呢?
老太太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递过她的小本本。老人手力不足,又因为垫在膝盖上写的,字体是软的,字迹也潦草,还涂涂划划,我连看带猜才辨认出这样几句话:
“这里的设施很全面。”
“还原的大运河两岸集市商铺,有年代感。”
“那些镇水兽,有几百年了,不知道是古代哪个工匠的手一点点凿出来?”
“有生之年,能遇见这些美,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老先生说老爱人就是记了玩的,她记性很不好,担心看过回家后都忘记了。他俩现在都患有好几种慢性病,出趟门不容易,尤其老爱人出行不便,要借助轮椅。这次来参观博物馆,他们筹划和准备了好久,一个随身的包里除了水、吃食,另外的瓶瓶罐罐,就是需要按时服用的药片。
这使得他们的每一次出游都成为奢侈。所以老爱人到哪里,都喜欢带上小本本,记下知识点或写几句感受。回家后躺在床上时捧着它们看,足够令她回味和遐想好多天了。今天,老爱人还特地穿上了一条新裙子呢。
我递还小本本,老太太说:“我不会表述,有的词用得不合适吧,让你笑话了。”“不,你写的很好,生动朴素真实。”用自己的眼和心,努力去看见和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吮吸每一滴美的汁液,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诗心和诗眼,哪怕坐在轮椅上,哪怕失去了身体机能。
已故香港影星曾江,生前曾独自拄着拐杖到新马旅行,家人担心他年事已高,劝他找人结伴同行。曾江却说,自己想要在走动不便、容易疲累、又不熟悉科技产品的情况下,独自寻找他可以接触的世界。
不论什么年龄,不论身体机能如何,他都是一个具体而完整的人的存在啊,生命的体验和感受都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生命感。
我返回时,看到二老正在博物馆门前的树下休息,他们坐在那里一口一口吃着自己带的面包,喝着自己带的水,金黄的银杏叶间或飘落下来,美得像一幅画。我知道,他们舍不得浪费时间去餐馆就餐,只想浸润在这美中,多一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