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美食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风采 |
|
|
|
|
记者,记录的人。时间匆匆,犹记得八年前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我对“记者”这一身份和具体做什么是心怀忐忑的,而后在前辈的引导和一次次的采访报道中,我对“记者”或者说“媒体人”有了越来越具象的了解:我们记录,发声,不缺席。 很巧,刚从业时我接触的是民生报料这一块内容,常常是电话不断、跑腿不停的状态,面对群众来电,其中细碎、好解决的经整理后通过电话转述给各职能部门,复杂难解的则去到现场进一步与市民对接,帮着联系部门寻求解决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传话”“跑腿”过程中,身心情绪都有疲惫,但每当收到“问题已经解决”的反馈电话,当“旧地重游”发现破损道板被修复,当市民来电表示真挚感谢时,那种踏实、喜悦还有点骄傲的的心情盖过了一切。这样的“入职开局”让我明白,记者就是要倾听民声,并为他们发声。 “怎么样,明天有空吗?”“没有,你们聚吧,我下次。”自从干了记者这行后,对于朋友的聚餐和旅游邀约,我成了最常“缺席”的那位,有时即便答应了,也会因突发采访而放朋友鸽子。但与之相对的,在许多情况下,作为一名记者,我,我们不会缺席。 尤其是过去的这几年,我深刻感受到记者在关键时刻“不缺席”的力量。记得,因疫情防控,人员、物资流动困难,导致农产品采购、销售都成了问题,而此时,记者笔尖流动的信息能起到“吆喝”作用,我们去到农户种植基地、各大商超、小区等地,了解情况、收集信息,联系、配合“助农”队伍架起供需桥梁,同步更新宣传内容、扩大宣传渠道,最终解了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燃眉之急,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脚下沾泥送芬芳了。 “您说,我记着呢”“我们在一线”“放心,已经解决”……工作以来,这些乍看平凡琐碎细看却满是烟火气的暖心时刻,构成了一本人人都可以是主角的生活日记,记录着、分享着你我他有趣、有意义的故事。接下来,期望和大家继续记录、分享。 □ 匡雪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