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
农贸市场是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年7月,我市启动点位“一二三”专项行动,市城管局通过主动靠前服务引导、规范管理,进行一场一策的亮点打造,全方位提升农贸市场经营环境,让市民“需来”之地变成“想来”之所。
整体升级改造
旧貌换新颜
“这里变化太大了,之前蔬菜区菜叶子随处可见,一下雨地面还很滑,现在地上干干净净!”日前,正在兴隆农贸市场买菜的陈老伯说道。兴隆农贸市场原本设施老化陈旧,环境卫生脏乱,市民怨言颇多,为了给群众更好的购物体验,现在已经升级改造各类线路、雨污排水管网、消防等设施,对市场内外墙面粉刷出新,地面铺设防滑砖,重新布局功能分区,公益广告融入现代风格……一套“组合拳”下来,老菜场改变传统农贸市场“脏乱差”的面貌,迎来了“品质”“颜值”双提升。
整体面貌,决定了市场是否“有面子”。市城管局不断提升市场管理水平,组建市场管理专班,对城区各类市场内外及周边实施全年全天候全覆盖全员管理,从规范利民东西弄等市场周边市容,到疏导文化小区、清华园南区、金苇桥两侧等乱设摊聚集区的提篮叫卖,再到“点对点”“一对一”加强市场内部水产品等重点摊贩常态长效管理;对标“市场点位精管27条”,对所辖农贸市场进行“清单式”整治,取缔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倾乱倒、乱拉乱接等“十乱”问题600余处;加强监管,确保计量器具规范化、明码标价规范化、信息公示规范化、责任落实规范化、记录记载规范化、食品快检规范化、经营行为规范化,让市民进场采购放心、舒心。
扮靓“菜篮子”
温暖群众“心窝子”
车辆停放秩序、场内公厕环境与市民进场采购的“体验感”紧密相关。“改造升级后的农贸市场,环境整洁得像个大超市。过道宽了,地面整洁了,还配备了各种公共设施,看到这样的变化,我打心眼里高兴。”商户张祥在新坝集贸市场摆了几年的摊,对于市场的变化深有体会,现在的新坝集贸市场完善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LED显示屏等公共配套设施配备,精准、精致的宣传氛围也更浓厚了,“改头换面”后,市场人流量、交易量较之前明显提升。
一方面与商户建立建管默契,通过微信群聊及时掌握经营现状,第一时间解决商户诉求,实行专人跟踪指导服务,用“家庭式”管理激发经营户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呵护明亮清爽的购物环境;另一方面,针对经营户、消费者车辆进行分区停放、分流管理,因地制宜出新、增划非机动车停车线1500余米,缓解停车压力,让非机动车“有家可归”。“我们还针对市场公厕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造升级,公厕功能设施及环境的显著改善,增加了市场的‘文明系数’,也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市城管局市场建管公司负责人朱跃燕表示。
打造特色靓点
让烟火气与时尚感并存
没有刺鼻的气味、没有蚊虫叮咬、没有垃圾水渍……“文明范”体现在菜场内的各种细节上。在翠竹园菜市场,重新划行规市后,摊位有序排列,安装发光导示标识牌让人一目了然,传统的纸质广告牌统一由LED显示屏替代,市场文明氛围扑面而来。
当菜不仅可以从菜市场购买时,菜市场也不仅仅只是卖菜。“对市场外立面全面翻新,对市场‘头顶’公园精细打造,以多元化打造休闲之所为抓手,持续引流助推菜市场经济发展,让市场与公园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朱跃燕介绍,下一步也将积极挖掘农贸市场的综合功能,让其不仅是用于市民采购农(副)产品的菜市场,更成为市民愉悦身心、休闲放松的新型“城市客厅”。
□ 张梦娇 郭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