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上一条:农业工业化铺就发展新“钱”景 下一条:“一双球鞋的暴走”第十二次“开跑”
做活土地文章“三农”发展动能足
  2023-09-27

   长旺村村民 周明龙 自从村里搞了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集中经营以后,自己解放了双手,还有分红,一举多得。希望以后村里再引进一些好的农业项目,让我们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 德云村党委书记 陆昌鹏 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要让农民依靠承包权长期不变的土地,通过生产经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要考虑可持续性土地发展,让土地“生金吐银”。 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副科长 陈劲旭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只有解决完善好土地相关政策,为农民做好“土地政策”服务工作,才能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群众盼点@一“习”话 要锚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2023年7月1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一句话点评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土地是农村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只有在土地上做好文章,优化农村空间布局、探索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才能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群众说出一“习”话——有效破解村内农田“谁来种、怎么种”、资源匮乏“发展难”等问题,释放乡村发展新活力。 走进经开区德云村的一处260亩的高标准农田,只见一株株稻穗被压弯了腰,微风拂过,掀起层层稻浪,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尽收眼底。据了解,这是2016年开始德云村流转出去的集体土地之一。 该村作为经开区唯一一个未经历项目拆迁的村,之前主要依靠出租厂房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问题出现了。“村里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怎么办?所以我们想到了成立村级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德云村党委书记陆昌鹏介绍道,据了解,德云村成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内股外租型的发展模式,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由合作社采取对外租赁、再入股的经营方式,统一发包给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2021年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村里上百户人家均办理了农村不动产权证书,然后再通过村级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让村民的土地流动起来。自成立以来,德云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绝大部分土地以660元每亩的价格出租给粮食公司统一经营,主要从事优质稻谷的种植。“这样一方面解决‘谁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也更好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能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陆昌鹏说道。 德云村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挖掘土地更多附加价值也一直是村内的重点工作。下一步,德云村将利用500亩农田作为稻虾共作的示范基地,发展村级特色农业,为集体增收寻找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目前村内利用现有土地,在2400平米标准化厂房的基础上,再建860平米标准化厂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群众说出一“习”话——打造扬中本地“农地股份合作社”分红样板,提高村内土地利用率及附加值,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初秋时节,走进油坊镇长旺村西5组,只见村民们三俩聚在一块儿拉着家常,满脸喜色。究竟是何喜事?家住附近的周明龙告诉记者,今年水稻长得好,快成熟了,村里今年分红也快下来了,所以大家才这么开心。 “我们村是全市唯一一个实行农地股份合作社有分红的村,这两年是让大家有个真实惠。除了固定收益还有分红,去年村里拿出30多万元红利,按每股240元进行分红,我们一家三口一共拿了420元。”周明龙介绍道。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长旺村的村级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属于自主经营型,现有股份总数855.52股。其中分为农户土地股、村民小组集体土地股以及村集体资金股。在收益分配上,合作社还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入股农户除了获得按入股土地每年每亩500斤粳稻计价的保底收益外,还可享受到其经营利润60%的分红。 “我们村流转出去的土地,大部分种植的糯稻采用‘订单式’,这种模式下产出的作物是不愁卖的,他们流转大户把先进的种植技术、理念带到了我们村,为本村农业发展现代化注入了新活力。”长旺村党委书记陈太金说道,在油坊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倪新华的帮助下,长旺村还聘请院士级专家定期到田间地头,为种植的农作物“诊脉开方”,也正是科学种植理念、合理的田管规划,长旺村这些年来连连丰收。2021年长旺村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水稻更是荣获国家绿色产品认证;2022年合作社收获小麦58万斤,水稻92万斤,销售总额达217.1万元。目前合作社还进行了100亩的“鱼稻共作”模式,尝试生态农业模式,让农田得以双丰收。 “全村土地集中后,耕种整体布局得到了优化,使得农业机械作业更为便捷,种植成本得到了降低,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陈太金说。 接下来,长旺村将不断探索和改善传统的种植品种,将现有农田种植更精细化、品种多样化,同时将农田传统种植向美化转变,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实践落点对应民生盼点——通过开展农户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工作,从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激发“三农”发展动能。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要求,强化工作部署,深化改革创新,依法保障和实现农民承包土地权益,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把正确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有效解决了承包地块面积不准、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确权农户4.23万户、实测面积8.64万亩,为实行“长久不变”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积极推广“实物计租、货币兑现”租金计价模式,构建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保障土地流转正常进行。鼓励和引导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化为股权,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组建以村集体为经营主体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2年,全市有12个村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经营权入股面积8600余亩。 “接下来,我们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同事,我们还将严格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建立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副科长陈劲旭说。 □ 赵紫妍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177479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8234258 本月:4584488 今天:34382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