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扬中要闻
扬中要闻  
上一条:佚名2 下一条:《几个孔一辈子》首发式举行
聚力民生改善 共享建设成果
把群众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
  2023-09-27

   一直以来,我市从群众关心的教育、卫生、文化服务等问题着手,听民声、办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现在小朋友上学不再只是一味埋头学习,课程设置多元又有趣。”趁着接孩子的等待时间,市实验小学学生家长陈女士和其他家长讨论起了新学期的课程安排表,直赞“动静结合”“科学合理”。 据了解,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 24所,在校学生24406人,教职工1745人。在全面均衡的基础上,我市教育工作坚持“一校一特色”的发展路径,打造了生态馆、国学馆、民俗文化体验馆等各类特色场馆,共建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编制《扬中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学地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给学生们的漫漫求学路增添色彩。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坚持普惠特色,保障学生们入学公平、特殊群体保障也要到位。”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蔡君告诉记者。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按照户籍和居住地免试就近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并享受资助,适学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学前、义务教育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覆盖率达100%。 除了教育,健康工程同样成为民之所盼。塔吊、挖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开足马力作业,工人们穿线、测量、绑扎配合默契……日前,在我市包括市人医华康院区、市中医院、八桥中心卫生院等6大卫健系统重点项目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忙碌景象。 2021年以来,我市先后启动市中医院综合楼、市精神病防治院、三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健康”工程。据了解,考虑到区域人口密度、市民实际就医需求、周边道路便携性,以及基层卫生院特色等因素,我市“健康”工程在建设方向、科室划分等方面做了差异化安排。“目前,市精神病防治院室内工程均已完工等待调试与验收,八桥中心卫生院项目室内工程也已进入最后施工阶段,两个项目预计年底可完工投入使用。”项目负责人吴跃纲表示,眼下我市6大“健康”工程均在抢抓施工有利天气,跑出项目“加速度”。 “今天的参观真是太有意思了!”随着中秋、国庆双节来临,我市博物馆迎来了参观热,市民王超告诉记者,馆内各个展区主题鲜明,展陈丰富多样,加之工作人员细致的讲解,收获满满。 据了解,今年以来,极具扬中特色的市博物馆人气爆棚,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市博物馆副馆长蔡莉介绍,博物馆自2020年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超过32万人次、团队2000多个,开展各类研学活动上百场次,可以说已成为我市一处富有文化气息的“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我们高效运行各类文化场馆,持续优化服务、扩宽功能。”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赵阳告诉记者,目前,陈履生博物馆群获评“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和网络人气项目”,扬中博物馆等3家单位入选省2023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同时,我市大力实施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基层行、企业行”“文艺播种计划”,举办文化惠民活动672场次,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深入推进。 与此同时,我市还实现了公共文化“品质优”,文艺创作“活力强”的目标。《秋果飘香》《阿旺的救赎》获省“五星工程奖”;《太平洲上》《郭克生》两部原创大型锡剧,获评省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新创剧目、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剧目……“近年来,我们建立文艺人才引进机制,重启扬中锡剧团,坚持‘以剧带人’‘以演代训’培养模式,举办小戏小品创作比赛,努力打造更多叫得响、传得远的文艺精品范本。”赵阳说。 □ 匡雪莲 奚嘉哲 丁冯圆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177868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8238222 本月:4588452 今天:34778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