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医讯|市中医院本周外聘专家坐诊通告 下一条:好书推荐
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扬中市2023年度中青年干部培训主体班纪实
  2023-09-20

   □ 秦旭 陈燕 渚清沙白,江水滔滔。 1899年,清末状元张謇在江海之滨凭栏远眺,他秉持“救亡图存”的理想,在大生纱厂的机器轰鸣声中构建庞大实业体系,留下一串串实业救国的伟大足迹…… 百年沧桑,华夏巨变。 站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扬中新实践的征程上,48名来自全市相关部门的中青年干部,怀揣“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憧憬,一路向北,来到素有“江海之汇、南北之喉”之称的城市——南通。 追寻张謇实业报国的足迹,从扬中到南通,150公里的路途上,留下了一群中青年人瞄准未来、学思悟践的铿锵足迹。 在“寻师问道”的足迹中清楚“学什么” 根据扬中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6月19日至7月14日,2023年度中青年干部培训主体班圆满举行。 “扬中已经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年轻干部要更加聚焦经济运行调度、生态品质优化、城乡融合发展、民生保障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在实干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水平,共同推动扬中高质量发展……”开班第一课上,市长贾晟更像一名亲切的长者,他的一席话,既醍醐灌顶、饱含希望,又推心置腹、语重心长。 “参训学员要持续学深理论、学好业务、学透经验,不断提升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落实能力,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做到学用结合、学用相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丽君为整个培训奠定基调,指明方向。 走出去,让眼界更加宽阔;请进来,让思维愈加发散。 南通,成为48名学员“寻师问道”的首站。 这个有着 “北上海”美誉的城市,经济总量早已迈入万亿元大关。目之所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生动诠释着这个“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活力。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了南通。 沿着总书记曾经走过的足迹,学员们边走边看边思边悟—— 南通博物馆张謇像前,学员们驻足肃立。这位“我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的实业报国之心,拳拳为民之志让人肃然起敬。墙面上“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的箴言发人深省。鉴往知来,“勇于创新、奋力拼搏、力争一流”的理念更加融入血液、刻入骨髓; 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的江面上,鸟儿蹁跹,汽笛声声。这里的生态环境生动诠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在江边的栈道上,水清岸绿、绿树成荫的美景让学员们不禁深思:作为有着和南通一样拥有黄金深水岸线的扬中,应该以怎样的魄力和眼光做到“产业退、城市进、生态保”; 作为南通的一个县市级,如皋不仅有着“长寿之乡”的美誉,近几年,该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盆景,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扬中模式”,如皋之旅给了学员们很多启示。 在“充电赋能”的足迹中明白“怎么学” 时间,从不等人。 机会,得来不易。 48名学员,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海绵吸水般,吸收最新知识的灌溉,接受科学理念的洗礼? 给思想“充电”,为实干“赋能”。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强强联手,不断探索培训内容、授课方法的创新,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切实提升培训实效,助力学员成长成才。 形式活。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中,既有严肃活泼的学习研讨、小组交流,也有生动多样的异地实践、现场教学,一股学理论、提素质、强能力的学习热潮,推动着48名中青年干部追逐梦想、勇毅前行。 内容新。培训课程科目多、针对性高、实用性强,知识密度大。老师们的讲课素材紧密结合了上级工作要求和自身实践思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 共识在思想碰撞中形成,力量在交流讨论中凝聚。 围绕学习借鉴南通经验,助力扬中振兴发展,学员们参观结束便利用空闲时间开展积极研讨,只为寻求助力扬中振兴发展的新思路;围绕思想舆论领域的“红灰黑”三色地带这个话题,学员结合小组讨论结果,踊跃上台发言,谈体会、说感悟、话担当,积极为做好扬中意识形态工作想办法、谋思路、提建议。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给他们提供了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厘清思路的机遇与平台,同时,也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守初心、担使命、抓落实,让奋斗的足迹成为最美的注脚,努力干出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扬中新实践的华彩篇章。 在“踏石留印”的足迹中践行“怎么干” 7月14日,郭克生事迹陈列馆。 此次培训,把最后一站现场参观地点定在这里,可谓寓意深远。 郭克生何许人?扬中市已故全国劳模、原联合村党支部书记,生前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身后受到扬中政府和人民集资立馆纪念。他的一生,是一个共产党员践行初心的奋斗史和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发展史的深刻写照。 同样的纪念馆,学员们却说,每次参观,感受都不一样。 “我不是第一次来参观,但这次感受尤为震撼。通过前期的培训学习,我更加敬佩郭克生那种时刻把群众急难愁盼、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优良作风。”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黄维说。 “郭克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年轻干部就要经常到基层进行实践锻炼,基层工作点多、面广,急事多、难事多,只有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不畏难、不退缩,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下沉干事,才能做到眼睛亮、行动快。”西来桥镇党建办一级科员孙佳伟表示。 “我们的工作经常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难与困惑,年轻干部一定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断在调查研究中抓住问题本质、精准破题解困,才能迎来工作上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正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丁莹坦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做像郭克生那样 ‘心向下沉’想干事,‘脚向下走’能干事,‘力向下使’干成事的人!”这既是48名中青年干部的心声呐喊,也成为他们今后工作的“座右铭”“风向标”。 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视察江苏时,提出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要求。作为中青年干部,要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悟践中牢记初心使命,成为推动扬中高质量发展的后备之军、栋梁之材。 这是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让青春在担当中成长,在尽责中绽放,时刻保持“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进取精神和“乘势而上、奋力开拓”的实干担当,锤炼创新能力、锻造过硬本领,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出发!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212290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8604613 本月:4954843 今天:27211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