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陌生快递引导扫码“馅饼”还是“陷阱”? 小心有诈! 下一条:​高铁票越来越难买?官方解答来了
最高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
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2023-08-13

  最高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23-08-13 10:02 发表于北京 最高检、国家疾控局发布8件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专项监督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疾控局日前联合发布了一批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专项监督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共8件,主要涉及督促整治生产环节非法添加问题,督促整治抗(抑)菌制剂命名、说明书及销售中明示或暗示具有治疗效果等问题,促请行政机关监督涉案企业完成问题产品的有效召回等方面。 据了解,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没有治疗作用,也不允许添加药物成分。在产品中非法添加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禁用物质,消费者使用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危害身体健康。 2022年2月,最高检启动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截至目前,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抗(抑)菌制剂公益诉讼案件近2500件,制发检察建议1500多件,行政机关已作出整改的案件1400多件;共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产品60余万件,价值1700余万元;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企业5500多家,处以罚款1100余万元。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一些消费者对非法添加问题缺乏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开展专项监督活动,督促行政机关加强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打击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违规销售等违法行为,从前端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国家疾控局联合最高检等多部门印发通知,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禁用物质、暗示疗效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国家疾控局综合监督一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疾控局将强化多部门合作,打击非法添加禁用物质和虚假宣传等乱象。针对抗(抑)菌制剂企业聚集地区和案件频发地区,坚决压实地方政府责任,督促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同时,揭示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和后果,提升公众对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和虚假宣传危害的知晓度和辨识能力,引导消费者选择正规产品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来源:新华社 监制:荆克 屈绍辉 监审:董晓 编辑:芮静 校对:韩建平 图片 ​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人划线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312724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9689974 本月:6040204 今天:28654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