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头条新闻 |
|
|
|
|
群众盼点@一“习”话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一句话点评
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社会治理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由人民检验,只有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践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才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那种被需要被肯定的感觉,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的有意义,希望我们的小网格能发挥大作用,让网格内的每一位居民都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开区双跃村网格员 陈磊
我们将紧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矛盾纠纷,扩展多元化解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积小平安为大平安,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新坝土地上落地生根。
新坝派出所社区民警 翟伟健
完善和创新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方式,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群防群治的力量,使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进一步提高我市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市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科长 韩文娟
群众说出一习话——网格员作为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担着了解民情、传达民意、解决民生的重要职责,是基层一线最为活跃的“平安细胞”。
每天早晨七点半,在双跃村第一网格内就能看到网格员陈磊走村串户的身影。在双跃村村民心中,陈磊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陈磊是村干部,又是一名网格员。双跃村处于三跃集镇,网格内具有人口流动性大、门面房多、安全隐患多、各类民生问题多、人口老龄化等特点,在“敲门行动”及日常巡查中,陈磊尽可能地掌握网格内的每家每户所有信息,做到了“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
在日常走访过程中,陈磊通过与村民的谈心交流,不断收集民意需求,特别是现在村里面年轻人少,老年人比较多,有个头痛脑热的,都是陈磊送药上门;有需要跑部门办事情,陈磊了解好政策后,上门收取相关材料,帮忙跑腿办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民服务;针对网格内村民防诈知识薄弱、治安防范能力不强等特点,陈磊又化身治安志愿者,用扬中方言宣传法律法规和防诈常识,定期与社区民警走村入户,及时化解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有效提高村民防诈的知晓率,自我防范意识,净化村里社会治安环境,给村民提供更多安全感。
陈磊是我市众多网格员中的一个缩影,网格事虽小,责任却重大。从社会治安到信访稳定,从纠纷调解到民生服务,网格员们做到“小网格网住所有事”,让老百姓们收获了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群众说出一习话——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初始阶段,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翟警官,你来得正好,我们组的两位邻居又吵起来了”。近日,正在村里进行反诈宣传的社区民警翟伟健被新胜村9组村民微网格员拦了下来。来到现场,只见两位邻居正在各自门口相互谩骂,见此情景,翟伟健立即上前安抚,将两家人争吵平息。
“群众无小事,发现矛盾纠纷排查要‘早’、化解在‘小’,才能将矛盾在源头化解。”翟伟健说。
近年来,新坝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和发扬新时代 “枫桥经验”,为实现源头治理,纠纷调处靠前,做优矛盾化解网,创新工作模式,打造了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社区民警兼任村 (社区)两委委员、担任基层网格长,每周下沉基层实践至少20小时以上,与各村、社区网格员积极联动,在走访群众、检查单位中,扎实开展警民恳谈,及时收集社情民意,摸排各类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化解在村民院坝。
同时,充分发挥社区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五老说和团”的优势,立足源头化解矛盾,为群众架起相互解纷息争的连心桥,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处置在基层。
翟伟健说:“依托警格加网格双网融合,整合资源,组建五老说和团,搭建五心调解室,推动80%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更好的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让他们感到更平安,更幸福。”
实践落点对应群众盼点——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全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激发群众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使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建共享平安建设。
平安是民生所向、发展之基,新形势下,市委政法委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以平安“益”起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健全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筑牢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防火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辐射作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大格局。
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政法队伍在平安建设中主力军的作用,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平安志愿者组织形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通过“红袖标工程”,组织平安志愿者开展邻里守望、自守其门、自保其安活动,在各镇(街、区)、村(社区)主要街道、易发案部位和治安状况复杂区域,定人、定岗、定路段、定时段进行值守与夜间巡防,维护全市的平安稳定。
健全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群防群治工作三大体系,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新坝镇创新基层 “两长”共治,制定工作“指向牌”“责任表”和“任务书”;三茅街道力推“有事好商量”等基层社区“微自治”;八桥镇利民村形成“一组两会”为核心的组级自治新模式,实现人民群众 “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激发化解活力,提高化解水平,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全民携手、齐抓共管,强化反诈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提升治理水平。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平安合伙人 反诈全民行”活动,吸纳反诈宣传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构建“党政主导、公安主管、社企主责、全民参与”反诈宣传模式。
下一阶段,市委政法委将集中式和常态化开展平安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建立完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打造平安“益”起来的共建共治、群防群治品牌,形成“全民参与、平安有我”的良好氛围,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平安创建的良好氛围,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知晓率。
□蒋春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