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
本报讯 春意盎然美如画,正是农人忙碌时。近日,在我市陈履生博物馆群微农场里,七八个农民正在暖阳下劳作,4000株金针花、400株茭白已栽植完成,等待收获。
记者来到陈履生博物馆群微农场,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油菜花。一旁空地上,农民们趁着天晴正在积极劳作,耕地、松土、施肥、浇水、栽种……一株株小菜苗在明媚的阳光下鲜嫩欲滴。
据了解,陈履生博物馆群统筹整合10亩土地,建设了集休闲采摘、教育体验于一体的微农场,并将这些土地划分成了数个不同种植区域。“除了金针花和茭白,年前我们还种了一些豌豆、油菜、生菜、菠菜等,现在品种大概有10余种,后续我们还会种植其他品种,来丰富我们的微农场。我们微农场是一种公益性的,主要考虑到现在中小学要开设劳动课程,要让他们得到锻炼,那么我们主要向中小学生提供劳动的一个场所,让学生参与蔬菜的种植、生长、采摘全过程,亲近自然,在劳动实践中认识世界,感受快乐。”陈履生博物馆群馆长陈履庭告诉记者。
后续,微农场还支持“认领”一块菜地,菜地里的蔬菜、瓜果成熟后由专人打包帮忙邮寄到家,“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全国各地的人认识、了解我们陈履生博物馆,能认识我们扬中。到时候我们也欢迎大家来观赏游玩,感受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陈履庭说。
(张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