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记忆中的陆家桥 下一条:霜 花
过年的“老话”
施直东   2023-01-09

  □ 施直东 快过年了,不由得想起童年时在家乡常听到的一些有关过年的老话。现在在头脑中翻出来,与大家共享。 【过年关】在旧社会,对于那些生活拮据的贫苦百姓来说,过年如过关。因为每到年前,平时所欠的亲戚、朋友、债主的钱款或粮食之类,照例就应该还清了。但是,欠债人往往到时并无偿还能力,这段日子就非常难熬。有的为怕债主上门讨债无言以对,只好在年前离家出走,暂避一时,叫做“躲债”。对于他们来说,过年绝非欢天喜地,而是愁眉不展。“过年关”之说,是饱含了贫苦百姓无以名状的心酸和无奈的。 【王小二过年】“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是一个歇后语,通常是说生活境况的每况愈下。王小二是一个虚构形象,并非专指某个实体。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应用的意义。例如,单位效益越来越差,经济收入越来越低,田间作物逐年歉收,学习成绩逐渐退步之类,都可以用这个歇后语进行这颇具形象性的表达。 【干净冬至邋遢年】这是一个具有天气预报性质的农谚,是说如果冬至这一天是个大晴天,往往预示着过年期间会阴雨连绵,“邋邋遢遢”。反之,如果冬至日是个阴雨天,那么就可能预示着过年期间是清清爽爽的晴朗天气。 【过了廿四夜,黄草贵三分】腊月廿四,扬中人习惯称之为“廿四夜”,过了这一天,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商店和摊贩也渐渐打烊歇业,准备过年。商品销售者便会趁此时机提价销售,就连最普通的烧锅草也会涨上三分价。因此,一般人家往往都会赶在“廿四夜”之前置办好年货,安心过年。 【灶老爷上天,有一句说一句】那时候,家家土灶上,终年供奉着纸质的 “灶老爷”(灶王爷),护佑着每一户的平安。灶老爷神龛的两侧,照例贴有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每年腊月廿四,是送灶老爷上天的日子。灶老爷上天,是为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这一家人的善恶状况。朴实善良的主人,希望这灶老爷上天汇报时,如实禀报,“有一句说一句”,以保一家人来年平安无事。后来,就逐渐演化为告诫人们“说话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作假的民间常用歇后语。 【一天二地,三风四雨……】在过去,扬中还有另一个预测天气的农谚:“一天二地,三风四雨,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棉花。”意思是说,从正月初一到初十,哪一天是晴天,就可以预测到一年中的哪一方面是顺利的,兴旺的,平安的。这种说法,当然难说有多少科学根据,但却是曾经在扬中广泛流传的农家谚语。 【高灯圆子落灯面】高灯、落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据《扬中市志》:“每年正月十三高灯,正月十八落灯,这期间谓之‘灯窝(Kōu)’。”从高灯之日起,孩子们晚上会兴高采烈地玩兔子灯、六角灯、鲤鱼灯、蛤蟆灯等各种纸扎灯具。近些年,扬中的城市乡村,则时兴在楼房大门檐下高高挂起大红灯笼,渲染节日气氛,真的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一片喜气洋洋。高灯那一天,民间习惯晚上吃汤圆,象征圆圆满满;落灯之日,晚上吃面条,意在期望幸福连年。“高灯圆子落灯面,吃嘎肚里望明年”,就是说落灯之后,过年到此结束,再待来年。 这些关于过年的 “老话”,或是当年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或是长期流传的民风民俗,或是代代积累的生活经验,也有的是颇具迷信色彩的传统习惯。我以为,所有这些,应该都是某种民间文化的继承和流传。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有些“老话”已逐步失去现实意义,但作为老祖宗留下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也还是值得记上一笔的。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46180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951011 本月:1626886 今天:7133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