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头条新闻 |
|
|
|
|
我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综述
扬中人靠勤劳致富,大家吃苦耐劳,会挣钱更善存钱,小康之道在江苏地区远近闻名。但近两年来,我们这里成为被诈骗的灾区之一,形形色色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群众省吃俭用一辈子的积蓄惨遭骗子“洗劫”,让人扼腕。还有的群众正在被骗的路上,被诱饵牵住鼻子,浑然不觉。
有人想方设法让人上当受骗,有人想法设法全力阻挡。有这样一群人,战斗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路上,在骗子想尽办法让你转帐的时候,他们与骗子斗智斗勇、争分夺秒,每天分析研判、接打电话、拦截资金。有这样一种力量,俯下身子面向群众苦口婆心,站起身子是骗子前面的一道坝和一堵墙,披荆斩棘只为阻挡。
我有知识有文化,怎会被骗?——“不听劝阻”面面观
“在文化新村社区附近,有居民有较高被诈骗风险,请你迅速前往劝阻……”
“收到,我马上出发。”
警情就是命令!2022年4月14日,我市反诈中心接预警指令,辖区内居民张某疑似遭受刷单诈骗,反诈中心遂将该预警信息同步上传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下发紧急警情至城西派出所,城西派出所副所长傅勇立即赶赴张某家中对其进行反诈预警,张某称其确实在群里看到刷单信息,并已下载风险APP。城西派出所民警对其进行反诈宣传,张某在接受宣传后主动删除涉诈风险APP,并按要求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若非亲身经历,我市居民朱某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上了骗子的“贼船”。2022年4月下旬,我市反诈中心接上级预警指令,辖区内居民朱某可能正遭受投资盘类诈骗。
(下转2版)
(上接1版)接到该预警后,辖区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上门对朱某见面预警,向其宣传了投资类诈骗的相关手段,告知其千万不得向任何陌生账户转账,并让其签订了告知单,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预警完成后,朱某未听取民警的劝阻,认为其正在投资的项目系正规合法项目,在预警后仍被犯罪嫌疑人诈骗引导向多个账户转账数十万元。
“不管怎么说,我也是有些文化和见识的,听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我怎么会被骗呢?”要不是这一次受骗,朱某对于自己防范诈骗的免疫力原本充满自信。
还有比朱某更执迷不悟的。2022年5月,我市居民李某在家中使用抖音时看到刷单诈骗广告,诈骗分子谎称做垫付资金刷单任务可获利,并以小额利润获取其信任。后谎称被害人可参加活动,参与三联单任务可获大额利润,引导其连续向三个不同账户转账数万元,被害人申请返利时,诈骗分子以后台数据错误、任务未完成、返利需缴纳保证金等理由要求李某继续转账,李某意识到被骗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报案后,李某回到家中,比较焦急,遂在网上搜索遭遇诈骗后如何追回钱款,诈骗分子利用该帖子,谎称自己是网络警察,可帮其追回损失,以追赃需将资金转账安全账户为由,骗取李某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一万余元,李某因不听公安机关劝阻,在网络盲目搜索,导致遭受二次诈骗。
每天上百个劝阻电话,既挡贪心又阻骗术——“反诈中心”求解新的不等式
“我们反诈中心每天拨打出去上百个劝阻电话,高峰期一天拨出400多个电话,往往劝阻成功一个人,至少要打3个电话,对于预警次数多的对象,有的时候会连续下发5、6次预警。”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合成中队副中队长孙健告诉记者,由于受骗人员的无视劝阻和不信劝阻,让当前的反诈劝阻工作难上加难。“从诈骗类型看,发案数量最多的是刷单返利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冒充身份型诈骗,受骗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男性女性都有。”据孙健介绍,受害人普遍存在几大类心理特点:心存贪念、盲目自信、认知偏差、情感空虚,其中,“心存贪念”是骗子利用最多的心理特征,“比如,在刷单返利诈骗中,骗子会先发布极为简单的 ‘点赞可领红包’之类的任务,勾起受害人‘好奇心理’,通过前期小额返利激发受害人 ‘趋利心理’,让他们尝到一些小甜头,并在最终的‘连单任务’里利用受害人 ‘拒绝沉没成本’的心理特点,让其不断加大投入,骗取更多钱。还有不少受骗群众是因为周围朋友收获了一些利益,心生羡慕,激发‘从众效应’,也一同上当。”此外,在冒充客服诈骗中,骗子则往往虚构紧急情境或事件,声称受害人 “包裹丢失”“账户异常”“不良征信”等,利用受害人对新鲜事物不太了解的心态,激发受害人“紧急避险”的本能动机,从而导致被骗。
如何破解反诈劝阻难的难题?我市公安局一直在积极探索最优解。
2019年,市公安局成立反诈中心,与合成作战中心合署办公,下设两队两室:合成侦查中队、图侦中队、预警劝阻室、网安工作室。抽调精锐力量进驻中心,持续优化警务流程,全面提升反诈精准宣防效能,确保在与犯罪嫌疑人的“时间竞赛”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电脑屏幕上,需核查的工作指令、分类预警信息、发案走势图等实时滚动播放……走进我市反诈中心,争分夺秒的战斗气息扑面而来。如何抢先一步知道哪些群众已经被诈骗分子盯上,并精准找到潜在受害对象,及时实施劝阻拦截,是反诈中心所有民警的关注重点。
只有精准监测,“反诈雷达”才能先发制人。反诈中心在全市率先开通96110预警专线,并设立预警劝阻室,专人开展预警劝阻工作,对于上级部门下发的所有预警信息,市局反诈中心先期开展初研工作,明确具体身份,预警缘由,并由预警劝阻室承担全部电话预警任务,“对于上级下发的预警信息,无论中高低级,均做到在24小时内完成首轮劝阻工作,超过上级24小时、3天、7天的分类处置要求,预警劝阻效果明显提升。”孙健说道。
多维劝阻,精准“排雷”才能以快制快。除了以电话、短信提醒为主的方式,我市公安局还建立“面对面劝阻机制”——对于紧急预警以及高危预警,我市反诈中心会将情况上传给公安局并下发警情给辖区派出所,由民警上门,当面宣防,劝阻到位,变“弱提醒”为“强阻断”。“以往的反诈骗宣传是‘大水漫灌’式,民警常常‘走断腿、磨破嘴’,效果并不好。现在有的放矢、‘精准滴灌’,极大提升了劝阻效能。”孙健告诉记者,针对已发生的电诈案件,指挥中心在接报警后,立即与市级反诈中心联系开展止付工作,反诈骗中心同步对涉案资金流进行分析,对下级卡进行止付冻结工作,尽最大可能挽回被害人损失。今年以来,全局共冻结涉案的个人及对公账户1210个,案均冻结率达到2.77,居镇江市前列。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 “阻挡的力量”——“全民反诈”任重道远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办工作,压实侦破案件责任,市公安局还制定了《关于明确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主侦责任的暂行规定 (实行)》,根据涉案金额及案件影响分别明确了派出所、刑警大队以及民警、所队领导、局领导的主侦责任,截至目前,全市4起100万元以上的案件全破,30万元以上的案件破案率53.6%,破案率列镇江首位。
如何有效打通防范诈骗的“最后一公里”、增强全民反诈“免疫力”?我市公安民辅警坚持对症下药、分类分级,针对企业老板、学生、单位财务人员等不同群体,采取不同宣传方式,提高宣传的实效。“我们会定期组织民辅警,并积极调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参与反诈工作,通过进村居、进场所、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常态化组织开展反诈主题宣讲、张贴宣传海报等,同时,民警对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基本功能做了详细介绍,引导大家下载安装注册。”据介绍,截至目前,共发放了宣传单3万余份,发送了反诈短信40余万条;在商场、车站等公众场合开展练摊宣传数百次;在“扬中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共刊登了30多篇案件分析。“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劝阻拦截效果,防止被害人二次被骗,辖区民警持续对诈骗案件受害当事人进行上门回访、电话回访,了解受害人基本信息、被骗原因、是否接受过防诈宣传、是否接受过预警,并加强教育引导,传授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应注意的防范技巧。”孙健补充道。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37起,同比下降12.9%;破获本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4起,同比上升31.8%;抓获电诈犯罪嫌疑人227人,同比上升94%,带破外地电诈案件467起。
“尽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任重道远。”孙健告诉记者,目前,反诈工作还存在“预警劝阻”不够精准、诈骗窝点在境外导致打击阻碍多以及难以取得外地受害人的信任等问题……“虽然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希望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市民,避免发生上当行为,但是通过大量分析受骗人群的信息,我们发现,有很多30岁左右赋闲在家的女性很喜欢在网上进行一些兼职的工作,往往容易遭受诈骗,但是这类人群我们比较难摸排,所以预警工作有时候不能够精准到这类人群上。”
对此,孙健表示,“全民反诈”是为了全体人民,需要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宣传,“营造更安全的社会环境,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担当作为,主动出击,在‘拦截’诈骗信息上用心,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出重拳;更需要人人参与,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
□ 张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