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
本报讯 “这是我第一次下地,第一次拿起铁锹,也第一次体会到了分工协作带来的快乐,这样的田间课堂终生难忘。”“以前不太了解农村,对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落后、单调上,这次近距离走进立新村,不仅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更感受到了现代农业蓬勃向上的无限活力,可以说,眼前的一切绝对超出想象。”近日,在为期两天的耕读教育中,江苏大学96位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来到全国文明村——新坝镇立新村,通过田间劳作、实地观摩,真切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农业农村非凡十年的发展巨变。
一米菜园,一个集观赏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花样菜园,种植着青菜、红薯等20余种各类新品蔬菜。活动现场,江苏大学学生杨玉齐和其他同学一边除草、栽种,一边浇水,忙得不亦乐乎。第一次脸朝黄土背朝天,第一次弯腰与叶菜来个亲密接触,大家在半个小时的来回穿梭中,很快就熟悉了不少地产菜名、生长规律和栽培方法,不一样的体验迅速提高了大家投身耕读的兴趣。
暂别了传统的农耕生活,大学生们又来到立新村润福家庭农场,主人孙纪福饶有兴趣地跟大家介绍起了葡萄种植“新农活”:阳光玫瑰是纯天然健康食品,采用的是最前沿的农业“黑科技”——“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还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的滋生。“现代农业决不能停留在过去的靠天吃饭上,我们要想有好收成,必须拿起新农具,才能干好新农活。”孙纪福一边下机肥、清理果园,一边给大学生传授葡萄丰产丰收的秘诀。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柏油路户户直通,一座座温馨别致的民居井然排开,一面面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展现着文明新风尚……走进立新村,参与耕读的大学生们迎面感受到了淳朴、现代、清新的乡村新图景。“你家的农田产量有多少?家庭成员收入来源有哪些?平常都参加哪些文化娱乐活动呢?”带着一个个问号,大家在走访中一一求解。行进过程中,让大家叹为观止的是非遗项目传承力度。走进立新村家喻户晓的“王一刀”工作室,就立即进入了风筝的奇妙世界,迎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哨口风筝,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栩栩如生的狐狸、游弋自如的金鱼、色彩艳丽的枫叶,负责人王建中做的哨口风筝不仅好看还好听。“真正没想到,在乡村田野旁,还能看到农耕文明留存下来的宝贝,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江苏大学学生陈功说。
据了解,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在传统农事与现代化文明中感悟农耕文化,熟悉农业、了解农村、贴近农民、知农爱农、读有所得,江苏大学自今年起开展 《新农村体验与劳动实践》课程,目前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共计1学分、32学时,大学生劳动实践依托校内外实习基地开展日常劳动、耕读劳动、职业体验、社会公益实践等等。接下来,江苏大学将会同新坝镇立新村在内的基层行政村一道,结合二十四节气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耕读教育新内涵,增加更多体验和互动环节,让每一名大学生成为劳动教育的受教者、受益者。 (陈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