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上一条:这十年,乡村振兴强引领 下一条:我市全面进军“智改数转”新赛道
这十年,生态绿洲新底色
  2022-10-11

   □ 杨蝶飞 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金,天光与江色浑然相融时,“四好农村路”——扬中大道、环岛公路上总会出现三五携手、岁月静好的景象,有的在漫步中享受十年如一日的安逸与平淡,有的在骑行中呼吸着长江边每一缕新鲜空气。 “生态指数”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这十年,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化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工作;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调优能源结构,全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生活更美的绿色生态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年探索实践,我市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造福于民,走出了一条降碳减污、增容扩绿的协同发展之路,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沉甸甸的绿色生态“答卷”。 产业绿: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减存量、优增量,增加生态 “含绿量”;强创新、转动能,提升发展“含金量”。这十年,我市汇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跑出了绿色转型 “加速度”。 作为一家太阳能光伏硅片制造企业,江苏环太集团不负 “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近年来实施了30余个节能改造项目。通过工艺流程的重塑整合,带动每片硅片全生命周期电耗由0.77千瓦时降低到了0.32千瓦时,年节能近4万吨标准煤,减少固废1.31万吨。 从复合肥到光伏、光电,从传统行业到新能源产业,环太的成功转型是我市对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企业进行整治提升,推动全市产业链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全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 “绿色长城”。近年来,我市快健全完善以智能电气、新能源、临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 “4+X”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广低碳、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于2015年率先提出绿色能源岛 (太阳岛)的建设目标。2016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扬中成为全国4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之,我国东部沿海唯一的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 香江科技企业大数据、量子科技项目、美科太阳能大尺寸绿色高效超薄单晶硅片项目、福麟智能装备制造海上风电项目……一大批企业通过改进工艺技术、更新改造用能设备、加快技术进步全面降低企业能耗水平,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向绿色转型。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 “三十强”企业用电量较上年平均降低超过2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达到15.8%,更 “绿”正成为绿色能源岛永恒的底色。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 “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年来,“美丽中国” “生态绿洲”的概念在不断丰富、完善,我市众多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都是它的注脚。 让传统优势产业谋求转型,是扬中在实施长江大保护中提出的新要求。2013年投资建成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在历经涉河建设项目整改后,倒逼转型,涅槃重生, “渔业+品牌”、“渔业+光伏”、 “渔业+旅游”三大转型战略让这里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新 “硅谷”。 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光伏板下,有碧绿的菜园、美丽的鱼塘。建成装机容量10MW的通威环太 “渔光一体”项目,让该产业园600余亩池塘真正做到养殖尾水零排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和风光互补都在这里得以实现。 生态绿: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质量”同频共振 万里长江呼日出,千年绿岛应朝生。我们扬中人民生活的这片土地,是天地的馈赠,生态 “高颜值”应与经济 “高质量”同频共振。这十年,扬中坚持生态优先,绘就绿洲底色,绿色发展理念主导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年变革。 初秋的江堤上,和风煦日,江面上浪花阵阵,波光潋滟,过往船只有序行进……在扬中市渔政执法基地办公室内,一块高清的LED大屏让沿江岸线即时情况一览无余,现代化的设备多角度、全方位将外部情况 “一屏打尽”。 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宝库,按期实现长江流域全面禁捕,是践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举措。2018年3月,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 《扬中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 (试行)》的通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年7月,中共扬中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动真碰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生态环境向高质量转变,以实际行动和过硬成效切实保护好长江“母亲河”。 破解 “重化围江”,推动长江 “气色”变好。位于新坝镇新宁村的扬中市文龙船舶设备维修厂经常散发出油漆味,所排放的油污也严重污染了长江水质,是当地村民口中的 “毒瘤”。在数次催告无果后,相关部门决定组成联合执法队伍进行强制清除。 江滩披新绿,岸畔复葱茏。如今,船厂的原址已经恢复江滩原貌,复绿后的长江滩涂绿草如茵,站在堤岸上,对面的五峰山、世界上首座千米级高铁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尽收眼底,大江风貌美不胜收。生态修复的背后,是我市转变观念,恢复长江“气色”的果敢勇气和坚定决心。 今年,面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的政治任务,扬中变挑战为机遇,全面扎实推进长江岸线保护、黑臭水体治理、蓝天保卫战、打击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和工业 “散乱污”企业整治五大专项行动。逐一分析研判、逐一施策整改,铁腕推动环保典型案例、现场交办事项和信访交办问题一体解决,做到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拆除一批、整改提升一批,各类违章建筑已拆除完毕。 拔掉 “锈钉子”,镶上 “绿丝带”。我市对腾退出来的滨江空间及时进行生态修复,船厂变绿荫、鱼塘变湿地、工厂变陆地,逐步实现沿江岸线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序开发港湾、景观林带,打造沿江旅游风光带。过去,塔吊林立,噪音刺耳,尘土飞扬;如今,江风习习,天蓝水碧,绿影婆娑。 生活绿:碧水蓝天“不动产”让全民共享“绿福祉” 在污染防治上做 “减法”,在生态修复上做“加法”,在绿色发展上做 “乘法”,实现幸福生活的 “N次方”。这十年,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从过去 “盼温饱”到现在 “盼环保”、从过去 “求生存”到现在 “求生态”,生态环境 “不动产”意识愈加强烈。 扬中,因水而生;岛城,缘水而兴。在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黑水河,雨天城市内涝……为深入打好 “碧水攻坚战”,六年前,我市推出 “五水联治”工程,对水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城区治水工程累计新建污水管网约350.8公里,雨水管网约205.4公里,雨污分流面积约906公顷,累计整治内涝片区10个,面积约303公顷,新建雨污水泵站泵坑73座,完成59家机关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实现 “还清于河,还绿于民”。 去年,我市省考地表水达到或低于Ⅲ类比例达100%,PM2.5年平均浓度有大幅度下降,获评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市、区),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添新名片。 经得起历史检验,承载得起未来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进一步提升保护和治理精细化水平,让生态绿色发展的成果充分共享。 驰而不息,只此青绿。在生活污水治理上,实施沙家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油坊、八桥、西来桥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工程,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0.6万吨/天,打通农村环境管理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完善城镇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通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试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创成10个垃圾分类省级示范小区;深化 “林长制” “河长制”,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疏浚城乡河道191条,建成生态河道8条…… 随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 “八位一体”整治如火如荼的开展,曾经 “脏乱差”的村庄不仅变得 “水清、路平、灯明、村美”,面貌一新,还催生出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电子商务等经济业态,不少村民吃上了 “生态饭” “旅游饭”,收入也越来越高。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面向未来,秀美的村、清澈的水、干净的空气,不再 “无价”。使生态绿洲的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扬中在擦亮生态底色上还将彰显更实担当,书写更多精彩!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74945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2354806 本月:4030681 今天:6435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