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上一条:万吨脱硫重钙粉和80万吨脱硫石膏再利用项目 下一条:十年如一日探索创新路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从变与不变中解读身边楷模郭克生
钱吕军   2022-08-30

  □本报特约记者 钱吕军 当前,在扬中的广大党员干部中正悄然兴起学习身边楷模——郭克生的热潮。位于联合村的郭克生纪念馆,前来参观学习的广大党员干部、普通群众、青年学生和企业职工等络绎不绝,很多人边听解说,边抹眼泪;被喻 “为其立传”的报告文学 《永远的初心——一个共产党人的灵魂能走多远》在扬中是一书难求,洛阳纸贵;市委党校的年轻教员在《永远的初心》读书交流会中感慨:他(郭克生)是我们党员干部行事做人的 “导航”和“路灯”。 郭克生的事迹为什么感人至深?为什么他在人民群众中有口皆碑?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向他学些什么?要回答好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郭克生的变与不变之中去深刻理解把握。斗转星移,变动不居。有人说,生活中的变数太多了,唯一不变的就是“始终在变”。郭克生也不例外。 他置身的时代在变。1942年6月,郭克生出生于扬中新坝乡民众村的一户陈姓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子女众多,尚在襁褓中的他便被过继给联合村同样贫困的郭姓农民做孙子。他经历过解放前饥寒交迫的苦难,经历过1954年的特大水灾,经历过“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经历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年代,同样也经历过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和乡镇企业的兴办……在时代大潮的此起彼伏、汹涌澎湃中,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兴风作浪,也有人勇立潮头,逆风时撑篙,顺风时放舟。郭克生无疑属于后者! 他所处的岗位在变。郭克生是一名从基层逐步成长起来的党的干部。16岁时,他做了生产队食堂会计,大食堂解散后,被群众推选为生产队的记工员;他担任过联合大队民兵营长、副主任、主任,1974年2月,他被任命为联合大队第四任党支部书记;1991年5月,他被任命为联合镇党委副书记兼联合村党委书记;1993年4月,他调任扬中县纪委副书记;1996年3月,他调任扬中市水利局(后为水利农机局)副局长;2003—2013年,退休后他担任水利农机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老年协会会长。岗位的变化,意味着职权的变化。 权力,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种乐趣,对于某些人来说则是一份责任,对于郭克生来说唯有使命、担当与付出。 他面临的问题在变。作为党培养的长期扎根于基层的干部,郭克生始终为联合百姓吃饱穿暖,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水泥马路,直通到家;吃水不用挑,烧饭不用草”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特殊年代,他受到过极“左”路线的干扰和压力;改革开放后,他遭遇过风云突变的市场风险和挑战,直面过少数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的威逼和利诱,承受过极少数群众、甚至亲友的误解和质疑,等等。面对问题、矛盾和困难,有些人会选择视而不见,有些人会选择绕道而行,有些人会选择半途而废,也有些人会选择 “躺平”“佛系”,而郭克生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迎难而上。 慎终如始,金石不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岗位如何变动、问题如何变化,郭克生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不变形象。“一直觉得郭书记就是一个天生的共产党人,共产党要求的哪一条他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果他不是共产党员,老百姓会称他是菩萨在世!” 他一心为民的初心不变。郭克生说过:“我们是党员干部,让联合人吃饱穿暖,不再受穷,是我们的本分”“今天我们累一点、苦一点,明天就能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将来联合人的子孙后代就能更幸福”。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团结带领联合村的党员干部,天寒地冻里硬是依靠肩挑手提,拼了两个冬春,成功开挖了 “主干河”“东风河”两条人工河;又用一个冬春,人均挑土近千方,平整农田、改良土壤,将联合村落差1米多的跑水、跑土、跑肥的 “三跑田”,改造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良田肥地;组建农科队,推广科学种田;购买拖拉机,建设拖拉机站,在扬中最早实现农耕机械化;兴办柳器厂、砖窑厂,种桑养蚕、搞副业,开展多种经营。其间,他还带领村民建起了扬中第一个村级千人影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办起了村级医疗点,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改革开放以后,他选贤用能,并与供销员一起走南闯北,寻商机、找市场、谈项目、销产品,用“四千四万”精神拼出了联合村的企业异军突起。1988年,联合村全村工业产业突破3000万元,利润280万元,人均收入2400元左右;1991年全村工业产值约6000万元,利润约550万,村民人均收入3600元;1992年全村工业产值约1.1亿元,利润约9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约5400元。对照当时小康的基本标准 (农民人均收入1200元),联合村百姓早已由温饱进入了小康。今天联合村百姓的幸福生活,恰是对郭克生共产党员初心的最好注脚。 他一马当先的担当不变。郭克生常说:“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不看你怎么能说会道,就看你平常时期在群众中能不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不能站出来、危难关头能不能豁出来!混同于一般群众,平常时候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危难关头豁不出来,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开挖河港时,他与群众一起卷起裤管,赤着双脚,踩着刺骨的冰水,挖泥担土,他是乡亲口中的“小虼蚤”(跳蚤),跳到哪儿干到哪儿;治理“三跑田”时,他与群众一起起早贪黑,手挖肩挑拼命干,而且 “凡事总是先干一步”;“战双抢”时,他带头挑稻把子,干最累的活,腰扭伤了仍然咬牙坚持;面对溃坝险情时,他毅然抱起木桩,一边大喊 “共产党员跟我上”,一边毫不犹豫跳入滚滚江水中;搬运锅炉时,在路基突然塌陷,重达40吨的锅炉瞬间发生倾斜、重心偏离的危急关头,他大喊一声“快顶住”,立即撑起一根木头,冒死顶住倾斜欲倒的锅炉……一次次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郭克生用勇毅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本质内涵。 他一身正气的品格不变。面对不法分子,郭克生说过:“我是共产党培养的干部,国家发给我的工资足够生活了,岂是你用金钱可以收买的?!”16岁时就掌管食堂仓库钥匙的他,宁肯自己和家人饿肚子,也不利用职权偷拿集体的一点食物。担任支部书记后,他的家人和亲戚,不仅没有因此沾上一点光,而且时时处处事事被要求讲风格、作奉献。当村里河塘没人承包时,他动员爱人先行先试;当群众看到收益想承包时,他又动员爱人退出,无偿地把设备送给群众、经验教给群众。当村办企业红火时,他优先安排困难群众进厂务工,从不考虑自己的家人、亲戚;当村办企业急需技术人才时,他又动员自己的女婿放弃国企岗位为村企服务。担任水利局副局长后,当查处违法违章时,他不惧风险冲在第一线;当面临分房福利时,他却甘居人后把机会让给别人。名与利的考验、公与私的碰撞、先与后的选择,郭克生用共产党员的无私,展现共产党员的无畏。 历久弥坚,难能可贵。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在变与不变的辩证考量中,我们看到了郭克生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学习榜样的最好方式就是成为榜样,全市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像郭克生那样永葆忠诚之心、勇挑担当之责、恪守清廉之风,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指出,从扬中现实的困境中闯出新路、杀出血路、走稳现代化建设“赶考路”,唯有踔厉奋发、勇毅奋进“华山一条路”。让我们向“身边的焦裕禄”——郭克生学习,汲取他的精神养分,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扛起新使命,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撰写时参考了 《永远的初心——一个共产党人的灵魂能走多远》)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004123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582664 本月:3258539 今天:31719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