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请调整您的计算机日期!
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上一条:我市巾帼大宣讲有声有色 下一条:以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领略民国婚书的契约与浪漫
  2022-08-07

  婚约誓词寄予着双方美好的承诺与期待,一个烫金的红色小本是现代人爱情的见证。那么,以前的“结婚证”是什么样的呢? 在扬中博物馆里,记者见到了一份民国时期的婚书,这是目前馆藏年代最久,也可谓“史上最浪漫结婚证书”。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婚书上的证词,文字之美好典雅,极具诗情与画意,散发着古汉语独特的魅力,亦如新婚男女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这张结婚证书上,除了夫妻双方的姓名年龄外,还记载着介绍人、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等信息。证书采用中国吉祥图案围边,绘有鸳鸯、彩蝶、喜鹊、并蒂莲等,图案甚为丰富,极具浪漫色彩。 “根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既有官方编号的婚书,也可去街上买了回来自己书写。从这张馆藏证书的整体模板、书写笔记、印鉴,我们推测是主家自己买回书写的证书。” 博物馆文史研究员陆尊介绍,这张证书的模板印制的年代时间为 “中华民国”,而证书上登记的结婚日期却工整地书写为“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是新中国成立第二日。 可见,这张证书述说的不仅仅只是爱情的浪漫,还记录了两个时代的变迁,是一份珍贵的历史佐证。 据了解,旧时扬中的婚礼习俗也较为复杂,婚前准备需要送红贴、捣八字、压样、谢媒、送年庚、抬嫁妆,结婚礼仪包括出阁、坐花轿、送房等等,礼成后还需要分三朝、做满月、送节日礼。 □谢雅惠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480559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3459961 本月:5135836 今天:2622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