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头条新闻 |
|
|
|
长胜村“第一书记”畅谈农经 |
“在‘销’上发力,在‘产’上做优” |
|
2022-07-06 |
|
迎着夏日的艳阳和吹过耳畔的江风,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八桥镇长胜村第一书记杨长兴正驱车沿着堤顶公路前往养殖户马强的水蛭养殖场。
车子里还坐着他的“黄金搭档”,长胜村党委书记印金龙。“新一批种苗就快到了,准备扩大规模。搞得这么顺利,多亏了村里的保姆式服务!”见到杨长兴和印金龙,马强笑着露出一口白牙。杨长兴也不跟他多客套,快步随他走进大棚,俯身从池中捞出一把水蛭细细观察,一边与他交流开了。
2021年10月,杨长兴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详细了解这个经济薄弱村 “有什么”“缺什么”“能发展什么”。他发现,长胜村三面环江,地理位置偏僻,产业基础薄弱,是农业大村。他还一眼相中了村里多达500亩的生态林,凭借从事农业工作20多年的经验,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
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将部分林地出租,并成功引进两个林下水蛭养殖项目。项目引进后,杨长兴又立即与水产技术指导站联系,主动上门送技术、送服务,推动项目迅速投产。
这事儿一办成,就给村里每年增加了9万余元的稳定收入。
同时,长胜村把辖区内八桥镇停用的老水厂利用起来,结合生态林资源,圈养+散养了100余头羊,预计今年年底将为村里增加15万余元的收入。
吸取经验后,长胜村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新建一处厂房、改建一处旧厂房,并成功引进工业项目。出租厂房可为村里每年增加14万余元的稳定收入。
林下养殖“破局”后,杨长兴发现,长胜村虽然种植了各种粮油特色农产品,但一直没有走上专业的产业化道路,有资源缺产业、有产品无品牌。
经过村党委的共同商量,长胜村成立了扬中绿水畔生态农业公司,注册了“绿水江畔”商标,主要销售当地种植的大米、玉米、黑豆等农产品,并开设了榨油坊,生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同时流转了100多亩田地,计划申报绿色农产品等相关资格认证,打造精品农业。
在“销”上发力,更要在“产”上做优。通过村民反映和实地查访,杨长兴发现当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灌溉设施体系老化,现代化设施装备应用不足。为此,他积极牵线搭桥,协助村里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此为抓手夯实长胜村农业生产基础,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目前,长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基本竣工,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亩,新建泵站5座、涵闸7座,铺设沟渠2640米,新建农田道路2090米,新建河道生态驳岸1125米,种植桂花、紫薇等树种1000余株。如今的长胜村,可谓“田肥景美”,焕然一新。
接下来,长胜村党委计划通过申报绿色农产品等相关资格认证,做大做强“绿水江畔”品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邵圆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