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扬中要闻
扬中要闻  
上一条:高考首日,听听“文明的声音” 下一条:镇江市检验检测服务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对接活动在扬举行
多品种 小批量 适规模 高效益 生态化
“时代楷模”赵亚夫送来兴农“金钥匙”
袁红军   2022-06-08

  编者按: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产业强农不动摇。农业产业基地负责人、现代新型农民、农村发展带头人等等,都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和攻坚力量。从今天起,本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将开设子栏目 “乡村振兴 大户谈农经”,将目光聚焦于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头雁”,听他们讲述如何勇挑重担,“领飞”新征程。 顶着30摄氏度的高温,刚被聘任为新坝镇 “乡村振兴首席专家”的“时代楷模”赵亚夫不辞辛劳,来回奔波在立新村的田间地头。“这里的枇杷、葡萄、小番茄各有特色,生态栽培也很成功,不少农特产品都供不应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很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力,恢复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纯真美丽面貌,我觉得路径就是多品种、小批量、适规模、高效益、生态化,坚持下去,扬中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就一定大有可为,更会未来可期。”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对乡村热土有着特殊情感的赵亚夫结合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研读,高频次地到我市多地蹲点调研,为地方产业兴农、发展富农解题支招。 上个世纪60、70年代,在镇江市农科所工作的赵亚夫就曾多次来到扬中,现场指导粮食生产工作。(上接1版)因水稻产量全省最高、小麦产量全国领先,当时的新坝乡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佼佼者,也被外界誉为实至名归的“鱼米之乡”。 “作为一个粮食产量如此之高的地域,我当时却喜中有忧,高产下的农民实际上并不富裕,多数群众还很贫穷。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肯定会挫伤大家生产积极性,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 现代农业发展不仅要因地制宜,摒弃过去的传统经营模式,更要主动面向市场,将优质、安全、生态作为主攻方向,通过调优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性价比”,最终实现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只有这样,现代农业发展才会收获好“丰”景。 带着这样的思考,近年来,赵亚夫多次深入全市果品生产基地,实地察看当地栽培、种植、经营等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号脉问诊,开出发展“良方”。 今年端午假期,占地70亩的云标果园格外热闹,一批绘画爱好者围坐在一株有着72年树龄的枇杷树旁起笔写生。枇杷园里,不少孩子在品尝冠玉、霸红鲜果之余,分头参加福袋寻宝游戏活动,一个乡村枇杷农业园点燃了无数市民品尝和采摘的热情。目前,果园三个枇杷品种已销售超过5吨,销售收入达40万元。 “赵老过来跟我谈了几次,虽然果园的白玉枇杷早就脱销,冠玉和霸红也不愁销路,但他特别关照千万不能贪大求全,一定要将小枇杷做精做特做出名气。所以,现有规模下,我们已经在考虑下一步怎样继续做好地面树形修剪、露天后续管理文章,力争在国内早日打响我们的枇杷品牌,让枇杷产业成为我们的甜蜜事业。”云标果园负责人田云标对未来信心满满。 扬中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枇杷良好的生长环境,赵亚夫在走访多地后,就向市镇相关人员提议,新坝完全有基础和条件在更大范围内发展和壮大枇杷产业。在赵亚夫的倡议下,新坝镇于6月3日成功举办首届枇杷文旅节,发起成立全市首个枇杷联盟,激励全镇上下聚焦高质高效农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把本地农产精品串成一条产业兴旺的“珍珠项链”。 农产品要稳产保供、有“钱”景,选好品种是第一步,更需要广大从业者在量质并举中,给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让“金扁担”切实挑起基层群众幸福好生活。 枇杷大丰收,而另一边的立新高效农业产业园的纪福葡萄园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阳光玫瑰已进入浆果第一膨大期,夏黑系列预计6月中下旬就可上市销售。最让果园负责人孙纪福高兴的是,在赵亚夫三次现场指导和鼓励下,从日本引进的妮娜女皇、浪漫红颜在挂果时间延长、果实尺寸、着色上取得突破性进展,5个与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合作培育的新品种也已试种成功。“农业生产也要与时俱进,估计今年十来个葡萄新品产量会达到10万斤,而且价格也不会低,这是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串串葡萄已经串联起我们全家的美好生活。” 在兴农富农、推进扬中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上,“时代楷模”赵亚夫一直“在线”。在联合村21组,他在连片小麦种植现场,建议村“两委”成立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有机水稻、绿色农业。在立新村草莓栽培大棚,他在查看果苗生长环境时,提醒基地要注意环境的干湿度、土壤的高度和密度,多措并举减少病虫害发生。长江十年禁捕背景下,赵亚夫提议扬中要在保护中大发展、发展中大保护…… 学亚夫、做亚夫,围绕全省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发展目标,我市正以坚决扛起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的历史责任,在年初拿出1169万元涉农奖补资金基础上,近期已制定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就建立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新建改造高标准钢结构连栋大棚等作了明确,支持各地加强科技支撑,放大品牌效应,探索数字赋能,做强农业园区,让更多“政策活水”源源不断流向“希望的田野”。 □ 袁红军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75007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316741 本月:2992616 今天:5127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