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八桥镇在为民办实事中激发党小组“硬核力量”—— |
让群众诉求有人管 |
|
2022-02-09 |
|
“各个党小组长工作室在党史学习教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下一步还要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上想更多办法,下更大气力,争取搞出我们自己的特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用服务群众成效检验党史学习效果。”日前,在八桥镇利民村党委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上,利民村党委书记刘乔荣说。
党小组长工作室是八桥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该镇把党小组阵地建在群众家里,发挥“党小组长工作室”的“前沿阵地”和“战斗支撑点”作用,充分保证了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党员化身“设计师”,建好“一个家”
“我们的党小组之家需要出新了,大家对党小组出新有没有什么意见,发表一下。”2021年,八桥镇八桥村第九党小组长汤士荣组织党员对党小组阵地进行了重新布置设计。
自打党小组之家建立以来,该镇各村党小组便忙得不亦乐乎,纷纷化身设计师,布置自己的“第二个家”。除了统一的制度标识上墙以外,各个党小组各显神通,精心布置党小组活动风采区、党群读书角,购置办公用品,经过一点一滴的建设完善,党小组活动室一改最初的简陋,党小组之家日渐丰富起来。
建好硬件设施不是目的,现在,他们又打算推出“回音壁、共享工具、健康检查、跑腿代办”等特色服务,为真正实现党小组服务群众“零距离”摸索经验,努力把党小组之家建设成为“凝聚党员之家”“服务群众之家”。
党员化身“网格员”,合力“解难题”
“刮大风把我家平房的屋瓦掀落了,我们老两口年纪都大了,又无儿无女,自己没能力修。正在犯愁的时候,党小组长杨恒林和村民组长季广荣带着人来了,很快就帮我修好了房子。”提起这段往事,该镇利民村西九组 “五保户”吉才书感动地说。
自从“两长联动、两网融合”工作机制全面铺开以来,一张“大网”把八桥镇各村里的各类骨干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聚合力”。
如今,在“党群连心网”的指引下,八桥镇已建立起一支以“党小组长工作室”为纽带,由97名党小组长和331名村民组长组成的服务群众“网格员”队伍,并全面推行党员包联住户活动,每名党员联系8到10户村民家庭,要求每名党员对自已负责联系家庭的人口结构、就业情况、收入状况、有无重大事故和突发情况做到“五个掌握”。大家共同负起服务群众的“责”,挑起解难帮困的“担”,把原来的“独角戏”变成了现在的“大合唱”。
党员化身“牵线人”,拓展“新功能”
“第五党小组的党员真是个顶个的棒,组长黄春根还建立了组内爱心基金!”提起党小组的新变化,永胜村村民钱小明激动地说。
党小组长不仅是村组治理的“主心骨”,更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面对“众口难调”的集体村务,由党小组长出面协调,请各方一起“话事”,发挥了“搭桥人”和“润滑剂”的作用,显著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果。
每个月的20日,各个党小组活动室里,总能听到热烈的讨论声,这是八桥镇97个党小组“主题党日”活动的规定动作,也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如今,党小组活动室已经成了全镇各村最热闹的地方。
去年以来,该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党小组+”建设深度融合,全面营造党员带头、党组织带动、党群联动的工作氛围,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领跑现代化新征程的“硬核力量”。
□翟佳芬 耿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