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杨峻岭
新年的钟声已经叩响晨曦的曙光,岁月的年轮返回原点再出发,回望过去成为一个永恒的初心。作为一位媒体人,这个时候最想说的,就是感恩为《扬中日报》文苑投稿的列位文友,阅读你们的一篇篇精品佳作,犹如与素未谋面的挚友席地对坐,品茗言欢。一年来品读这些带有温度的文字,始终温润着我的心。
多年来,《扬中日报》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党报宗旨、晚报特色”的办报思路,为强富美高新扬中建设鼓劲造势。扬中报人摆正位置,精心打磨,使副刊不是摆设,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而是作为宣传美丽扬中的重要抓手,体现出岛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天的第八版副刊版面吸引了无数作者和读者踊跃投稿、精心阅读。
“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扬中历史和扬中人是文苑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一年来,《扬中日报》文苑出版200余次,体裁有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作者从年逾八旬的老者到十岁左右的学童,内容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成为最为鲜明的特色,文雅、高尚、感人成为最重要的版面语言。在这里,有紧扣建党百年华诞推出的红色记忆、有充溢怀旧的历史沧桑、有凡人小事;在这里,一草一木皆成文章,喜看庭前花开花落;在这里,有智勇双全夺取日伪据点的精彩篇章,有民兵奇袭、两桥战役的硝烟弥漫,有扬中过去栽秧割稻、捕鱼包粽子、种红薯、捞河泥、点煤油灯的辛酸往事。吴春华农耕系列,描写在家中闲置土地种菜的情景,以女性的细腻笔触写出了自己体验农民劳苦的真切感受,文字里有硕果满枝、挥洒汗水、收获喜悦。一年中怀念至亲长者、贤达故知留给人的记忆犹深,仅仅纪念郭克生的文章就有古赋、散文等多种形式,范选华的《冬至祭母》读后让人热泪盈眶,感同身受。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苑是展示文友才华的舞台。
顾明社先生数十年浸淫古典文学,用功深似砺刀之石,古赋诵似金玉之声,韵味隽永、源源不断,显示出高深的古文造诣,在我市文坛独树一帜、叹为观止,所写散文《在舛运中奋争》《老农眼光看教育》视角独特、文笔老辣。受其影响本人也斗胆试笔,写出《复旦科技园赋》《指南赋》等三篇赋文,一名高中生也发表了悼念袁隆平的骈文,此后生可畏。我市广播电视局原局长蔡贞洋 《怀念老校长》发表后,引来一片赞誉声,文章饱蘸尊崇的墨水写老部长施韶贵的故事,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一件件往事如数家珍,一个忠诚党的事业、心系百姓民生的好干部栩栩如生。原外国语中学校长陆廷荣撰写了系列作品,回忆姐夫、母亲以及农村钓鱼的故事,真切感人,作为一名数学特级教师,情感之丰富、文笔之流畅、阅读之通达,令人称道。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文苑是扬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
辛勤耕耘在文苑中、年逾古稀的匡纪龙先生醉心中国戏剧史的研究,以一己之力购买、收藏、阅读有关书籍典藏,汇聚成 《中国戏剧全史》,“戏剧长征”缘分深浓,二十年辛苦写就一文;收藏家陆尊钻进历史的故纸堆中,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系列三篇 《我的收藏我的梦》;钱吕军以党校理论家的视角写作《秋日圌山》,登高望远,另一篇用详实的史料考证圌山报恩塔的来龙去脉,让人心悦诚服;博物馆馆长钱海波寻觅镇馆之宝的心路历程、律师房清与河豚的不解之缘都叙之成文;朱菊华《江洲老屋景》是对扬中古建文化的再现,《门槛》从高到无显示了扬中的小康进程;《家风熏陶英雄路》系列中,三都堂左氏的三不朽,扬中家谱馆中的恽代英、杨根思、朱尊华、王子清的故事在跨越时空中纵横驰骋,弥补小岛成洲历史短、文化积淀少的缺憾。这些文章力透纸背、以文化人,是对扬中三个文明建设的文学再现、菁华提升,彰显出扬中人岛狭心阔、上善若水、锲而不舍的精神气质。
副刊虽小天地宽,内容有下里巴人也有阳春白雪,读者广泛。我市原市委副书记卢万福多次对我说,你们报纸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副刊的文章。60多岁的门卫告诉我最喜欢看施直东老先生的文章,可以沉浸在过往岁月的回忆中。诚然,副刊是用文艺的形式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展示岛城波澜壮阔的历史,描绘个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副刊所表现的境界是宏阔的。正如一首歌所言:红日生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扬中何其幸,有这么多的文人为其浅吟低唱、美名颂扬;扬中人何其幸,有这么多的笔耕者带你一入文苑,便闻满园芬芳。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扬中日报》文苑的部分佳作开始在电台《今晚十点》播出,掌上扬中同步推出,手机微扬中也可以在清晨阅读,文友间可以复制、截屏通过微信传送,在更大范围传播。一年来,还有好多作者作品因为版面限制未能发表,向你们致以深深的歉意。“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文苑永远期待你的精品佳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中,为我们办好副刊指明方向——“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新的一年,希望诸位文友关照历史、记录当下、展望未来齐头并进,用更多的笔触为时代放歌。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推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我们将加强策划,与作家协会、诗词协会、学校合作,推出五湖四海的名人作品、平民百姓话扬中、历史钩沉阅江洲、莘莘学子看扬中等系列,为读者奉献更加精彩的精神食粮。春天已经不远,我们一起在文苑共享芳草茵茵、花团锦簇,携手垄上行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