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吴春华
白驹过隙,流年似水,我的大舅张德生先生明年将喜迎九秩大寿。众亲友都在为他的生日寿宴出谋划策。回想起来,大舅对我们姐妹成长教育路上的谆谆关爱、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最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大舅自1954年7月从镇江师范毕业走上三尺讲台后,一直勤勉从事教育工作,曾先后任公社教革会副主任、中学校长,因为教绩和管理出色,后来被擢拔至县文教局任职。在我母亲的家族中,我的大舅素来以博学多识、崇文重教而享有美名。我虽不敢妄言大舅是一位教育家,但他早岁在教育系统任职时的突出成绩和他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出两个大学生儿子和一个留美博士女儿以及一个高考理科全省探花的孙儿,都足以令他以教育有方腾誉家乡了。
大舅除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外,不仅狠抓自己儿女的学习,还倾心关爱着亲戚中所有读书的孩子,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培养。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刚刚恢复高考制度,那时大多数人包括我的父母在内都不太重视孩子学习。大舅当时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他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读书才是我们农村孩子的真正出路。他说服我父母,将正在田里劳动的姐姐们叫回家复习功课。此后他时常抽空来督促我们学习,带来一些那时我们比较匮乏的笔、纸、练习簿等学习用品和不容易买到的课外书送给我们。大姐因为生病落下了不少功课,大舅找老师给她补习,让她初中毕业也和二姐一样以较好的成绩考取了中专。三姐则转到了大舅所在的三窅中学读书,同时大舅还托人将我从师资力量不太好的乡下小学转到县城镇小学读书。
初中毕业时我的中考成绩距离县重点高中有三分之差,本来只能上普中,大舅知道后心急火燎,蹬上自行车带上我曾在省、市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和写作比赛获奖证书到县中推荐,结果让我以特长生被审核录取。我第一年高考失利,分数远超中专线却达不到大专线,而我中专志愿内又未填“服从”,大舅和爸爸一起冒着酷暑来回奔波于省、市招办未果,这令我至今每每回忆起来都心觉愧疚。落榜之后,我一度情绪低落,产生厌学心理,大舅三番五次来我家,讲了很多例子增强我的信心,鼓励我继续复读一年参加高考。第二年高考成绩刚刚公布,当爸爸得到消息和我赶去看榜时却发现大舅早已等候在那里,当他告诉我成绩可望达本科分数线时满面生花,似乎比我还高兴。
斗转星移,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大舅对我们的教导、关爱和帮助依然历历在目。当我们姐妹相继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大舅一如既往关心着我们做人、生活、工作诸方面,还将关爱延伸到对我们的下一代的成长教育上,不惮劳神费力,以开启他们敏而好学的心智为己任。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成年后的生活中越来越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如果说智慧、善良、理性就像一扇扇长在人们心灵的窗户,那么教育就如同推开它们的那双手,推开它们,人生便会敞亮许多,仿佛阳光普照、鲜花扑面。
教育是人成长发展的设计师,是心灵的净化器。欲望推动了人的进取精神,但若没有良好的教育,欲望是混乱不堪的,就像一堆纱,没有经纬分明的织造,不可能组成完整的布匹。当人们无法选择生活,只能顺其自然,是因为所受的教育限制了他们。
大舅尽他所能地给了我们姐妹受教育的机会,就为这一点,直到今天我仍然要向大舅说出我们心中的感谢。
大舅曾任三窅中学校长,去年江苏大学出版的《难以忘记的三窅中学》文集,大舅担任了名誉主编,他严谨认真,孜孜不倦,并在第一篇章里长篇累牍写下综合性文章《我对三窅中学的回忆与思考》,思维敏捷,回忆清晰,如此高龄,实不简单。
大舅心地善良,他不仅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亲友,还极富社会良知,关心他人和社会,退休后常有济危扶困之举,迟暮之年仍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为一些公益事情奔走,做了不少得人心留美名的好事。他的名字中有个“德”字,人们钦赞他“厚德载物”。
今年重阳节,大舅的原单位提前为他过九十岁生日,感此,他当场口占七绝《九十抒怀》:今朝相聚意情浓,笑语欢歌入太空。银发童心春永驻,欣逢盛世夕阳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此衷心感恩和祝福我的大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