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追寻那一抹红 下一条:迟开的丹桂
黄克烈才子与黄克烈烈士
徐敏   2021-10-31

  □ 徐敏整理 扬中有两支黄氏,一支德厚堂黄氏,由徽州、崇明、润东,渐次迁居;一支中宜堂黄氏,从苏州、崇明、江都,渐次迁居而来。两支黄氏都是书香之家,尤其是德厚堂黄氏,在扬中影响很大,六邑团练局、太平书院(太平校士馆)、龙王庙惜字会、三邑镇 (老郎街)保婴局等的创立与经营,都与其有关。 黄氏族人黄天纪曾与姚湘、戴应璜、戴世清等联合署名《扬中县水灾乞赈启》。族谱中收录的《半足轩记》《卜居猫儿沙记》《江洲三十韵》等诗文,也记录了旧时扬中的古迹、地名,以及风土人情,是非常可贵的资料。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江南,定都天京。丹阳县令吴绳祖 (字也愚)避难太平洲时与黄道平结交,又在黄道炳、黄道学、王鹏等乡绅的禀请之下,总办六邑团练事,在龙王庙(今长旺中心小学处)设立团练局。团练局作为扬中独立建置以前的行政机构 (晚清,团练局等非正式机构,在功能上取代了官方的行政官署),抵抗太平军、保卫太平洲。具体如黄道学筹划设立团练局,黄道平筹办捐助,黄道炳为首席董事且因功加五品衔,黄憺岩因能干深受吴县令器重,都散见于诸人的传序中。 同治五年(1866),六邑共建太平书院于龙王庙。谱载,“太守李公禀请设立书院,焕之(黄道炳)总率其事,文教为之一兴。”(洪炳南《黄焕之序》)” 另外,黄道平也曾参与创立太平书院。又载,黄步瀛“在书院办事近廿年,井井有条,上不失官长委任之意,下不负士子仰望之心”。(黄郁文《列仙叔序》) 又,黄郁文“禀准将太平校士馆改设师范传习所……君为校长,督同各教员认真教授,成就者多,扬中教育之兴,肇端于斯”。(曹凤池《扬中黄君鉴堂序》) 由此可知,德厚堂黄氏在太平书院的创立、经营、改革中,都曾有过巨大的贡献。 在民国时期,扬中黄氏先后出现了两个黄克烈,一个是才子,一个是烈士,同样的姓名,同样的志向。 先说黄克烈才子。 黄克烈才子,生卒不详。他的同学陆健生于1894年,黄克烈年龄应该也差不多。 民国初年,扬中县立高等第一小学(今扬中市实验小学)教导主任朱宝鎏将该校学生诗文润色后,推荐给上海卢寿篯,经卢遴选后刊登于 《全国学校国文成绩文库 (乙编)》,计文11篇,诗6首。其中,黄克烈有3篇作文入选,分别是《亡清感言》《顾炎武谓保天下者匹夫虽贱与有责焉论》和《男儿当以马革裹尸为荣说》。 黄克烈的《亡清感言》一文,前后颇为矛盾,一方面是对新世界的展望,一方面是对旧王朝的缅怀。我想,这种矛盾,应该不仅限于这位作者,而是民国初年很多文人普遍的情感。朱宝鎏点评如下:“痛陈弊端,言之中肯,其无限凄凉,无限悲感。诚三闾大夫欤?抑长沙太傅欤?” 《顾炎武谓保天下者匹夫虽贱与有责焉论》一文,进而上溯明朝灭亡的原因,并由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联系民国政体,提出“改专制为民主,是匹夫虽贱,莫不有应享之权利,应尽之义务者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了。 《男儿当以马革裹尸为荣说》一文,以马援“马革裹尸”的典故为切入点,联系近代中国列强环伺的时局,提出国民应该勇于牺牲——“今日我国现状,势濒于危,尽人而知之矣。英瞰西,法睨南,日瞵东,俄哮北,兼以同室操戈,南北哄斗,岌岌乎有朝不保夕之虞。凡我国民,果能发奋有为,群抱马文渊之素志,存一视死为荣之决心,毅然对外,吾邦其庶有豸乎。”对此,朱宝鎏点评如下:“驰笔如僚弄丸,命意如铎徇路,不图于童子军中得此健将。” 再说黄克烈烈士。 黄克烈烈士(1921.2—1940.7),又名黄克立,乳名百荣,1921年2月17日生于扬中县长旺乡一圩埭一个农民家庭。其父黄步麟是一位有名的中医。黄克烈自幼入私塾读书,15岁随父学医。在与病人的接触中,他看到有的贫苦百姓因无钱治病而含恨离世,有的病人因不可救药被病魔折磨而死,十分同情,决心为民治病。他接受父亲传授的临床经验,起早摸黑,专心致志地攻读祖传医书,很快掌握了诊脉、处方等医术。 1939年春,新四军挺进纵队攻占扬中,黄克烈目睹新四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打心眼里佩服崇敬。他主动找共产党的组织,要求参加革命。组织上见他思想进步,就派人与他联系,引导走革命道路。不久,黄克烈参加了新四军。 黄克烈不辞辛劳地在外为战士和群众治病。其岳母得悉黄克烈参加了新四军,疼爱地对他说:“荣儿,当兵太辛苦了,还是在家行医为好,过过太平日子吧。”他和蔼地对岳母说:“妈,日本鬼子在中国烧杀淫掠,横行霸道,不赶走他们,我们怎么能过太平日子呢?没有国家,那有小家,我决心抗战到底!” 1939年6月,黄克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任长旺乡党支部书记。1940年1月,黄克烈调到三区负责青年工作,2月任中共扬中县委青年部长。 1940年5月,县委派黄克烈等人去中共苏皖区党委党训班学习,7月结束。在回扬中的途中,黄克烈突患急病,不幸逝世。解放后被认定为革命烈士。 扬中黄氏人才辈出,与扬中近现代历史关系密切。黄克烈才子和黄克烈烈士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83193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401909 本月:3077784 今天:136443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