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美食
美食  
上一条:扬中市文化馆房屋招租公告 下一条:停电检修信息
国庆,他们选择千里外的坚守
  2021-10-07

   国庆七天小长假,很多人都按捺不住雀跃的心,选择出行远方或回家看看。 但在我市,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积极响应号召,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参与援疆援藏援陕,以责任与担当书写初心使命。 姚恒林(援疆教师): 三年两次援疆 姚恒林是我市第二中学副校长,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教学、教研工作以及学校的德育管理。这个国庆,他再次与家人分别,踏上远赴新疆可克达拉市的支教之路。 “我只想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出发前一天,在三茅街道新扬社区,记者见到了即将启程的姚恒林。 现年56岁的姚恒林是拥有多年一线经验的优秀老师,多次获评“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镇江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并先后被扬中市政府记“三等功”两次。 在去年3月的援疆服务中,姚恒林担任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教学工作处主任,主抓全校教学工作并执教高三年级创新班历史课程。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入,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学习劲头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今年的支教活动开始后,姚恒林再次选择了报名。经资格审查,结合省援疆教师选派工作的教授科目要求,姚恒林被择优选取。这一次继续去可克达拉,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割舍不下已经教了一年多的学生。 “孩子们明年就要高考了,所以我很希望能够把他们带到毕业。”姚恒林表示,援疆不仅是使命,更是责任。“我会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工作,为那里的人们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 徐岚 施霞(援藏医生): 跨越四千公里的坚守 “又缺氧啦?你要注意身体啊!”晚上六点半,在丈夫杨亚青的手机视频里,妻子施霞带着鼻导管正在吸氧,此时,她在距离扬中4000公里之外的西藏达孜。国庆来临,因为工作需要,施霞仍要留在西藏,与家人视频聊天,成了她一天中最期待、最快乐的时光。 今年3月初,市中医院院感科护理人员施霞得到援藏的消息,简单沟通后,她与家人迅速达成一致:再难也要去!与镇江第十五批援藏的其他4名队友同行,她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藏之行。 此行,施霞去到的是西藏达孜区人民医院。当地平均海拔3700多米,头痛、胸闷、失眠等高原反应如影随行,施霞一边努力克服缺氧气候给身体带来的不适,一边发挥所长,融入全新的工作。 着眼规范和提升院感工作,施霞和新同事从医废管理等基础工作做起,建立规章制度、开展培训考核。此外,她还加入医院发热门诊及病房设计图纸的审核、以及拉萨市辖区的院感督查。刚刚搬迁的达孜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发热门诊的工作流程、医废暂存间的改造设计,她也全程参与。 援藏一年,对施霞一家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小女儿杨信茹今年刚上一年级,父母及公婆已经七十多岁,丈夫有时还要出差。最让她不能释怀的是,远在西藏,父亲、婆妈妈住院时不能照顾,孩子高烧不退不能陪伴身旁。 但是,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关心支持是施霞最坚强的后盾。妻子援藏的日子,丈夫杨亚青承担起照顾家庭的更多责任,他告诉记者,孩子的奶奶、两个姑妈付出了很多,包括隔壁邻居也都非常照顾,下雨天里经常帮忙接送孩子。 施霞告诉记者,这次援藏的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不仅收获了队友情、藏汉情,也体会了藏族同胞们的热情和淳朴。 “你看,房子后面的山顶上已经有积雪了。”透过手机屏幕,施霞向家人展示宿舍窗外的风景,对于眼下的国庆长假,她关照家人疫情仍然严峻,尽量少出门,多多欣赏家门口的风景。 □ 子禾 于永忠(援陕工作者): 把身心献给科研把爱留给家人 “你到那边饮食怎么样?要多注意保重身体!”短暂的视频通话中,扬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于永忠的妻子杨秀玲正向身在陕西的丈夫表达着自己的关心与思念。 9月26日,于永忠接到紧急任务,前往陕西省白水县进行协作交流,而这一去就将是一年。面对组织的安排,于永忠没有丝毫的犹豫,即刻动身。“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面对此次的援陕,于永忠表示,希望通过两地的交流学习,能给对口支援的白水县带去我们的技术与经验,同时开拓自己的视野。 对于艰苦的援陕工作,于永忠不抱怨也不后悔,就是凭着他那对于农业用不完的热情。杨秀玲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仅是丈夫的工作,更是丈夫的爱好。除了每天早出晚归投身工作外,于永忠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农业技术研究,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他平时工作比较忙,留给家里的时间并不多,我能做的只有把家里打理好,成为他坚强的后盾。”杨秀玲的语气里没有抱怨而是满满的自豪感。出于对农业的热爱,于永忠也在家里养了许多花草,但由于工作任务的繁忙,打理花草的任务也就交到了妻子的手上。和家里人在阳台上聊天赏花的时光,也成为于永忠心中最温馨的回忆。 “人平凡可以但不能太平庸,我觉得这是对他工作的一个最好的诠释吧。”面对这次长时间的分别,杨秀玲虽不舍,但仍然支持着丈夫的选择。 □ 杨文琳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56362998
位访问者
本年度:22693995 本月:5549513 今天:19665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