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地区经济的命脉。这根命脉是否畅通有力,血液是否健康新鲜,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后劲。基于扬中三次产业的传统和特色,市第十次党代会把“优化经济结构,增创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放于“增创五大竞争优势”的第一位。
【报告要点】:要坚持“工业主导、三业并举、优化结构、集约发展”的总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三次产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要点点评】:“工业主导,三业并举”是针对我市经济发展实际的科学定位。扬中全国闻名的工程电器岛,工业经济一直占绝对优势,因此,在三次产业的分配中,工业主导,这个重心必须始终不移。在此基础上,稳定农业,振兴服务业,统筹兼顾,才能奏响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健康发展的和谐曲。
【要点剪接】: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加第三产业的贡献率。
【关键词语一组】:新型工业化 高新化 规模化 品牌化
新型工业化: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的努力方向,这要求我们必须在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进产业集群上下一番功夫。全面实施工业经济“三大战略”。
高新化战略:支柱产业,优势产品,加快自主创新,加快技术升级,推动电力电器、硅材料、精细化工、钎焊材料、环保设备、仪表管件、职业服装等特色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拉长产业链、提高集中度,重点发展电力电器和硅材料两大支柱产业,加快上下游的延伸开发,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配套,坚持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扬中制造向“扬中创造”的转变。
奋斗目标:力争到2010年使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覆盖面达到90%,全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确保到“十一五”末电力电器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硅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规模化战略: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 扶持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提质增效,重点支持大全、中电、宏达、华鹏、环太等规模骨干企业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做大做强、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技术支撑力强、时常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奋斗目标:力争到“十一五”末建成100亿元以上企业1-2家,40-100亿元企业2家,20-40亿元企业4家,5-10亿元企业20家,上市企业2-3家。
品牌化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优质产品为基础,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语二组】:现代农业 开放 高效 休闲 生态 60:40
围绕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应,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要求我们必须实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自给自足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商品化为主的现代农业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型、高效型、休闲型、生态型的农业结构调整之路。要突出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高新农业、生态农业、精细农业;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形成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有机联结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奋斗目标:确保到2010年粮经作物比调整为60:40。力争“十一五”期间创建省市农业龙头企业12家以上。创建省市农业龙头企业12家以上。
【关键词语三组】:
现代服务业 仓储物流 旅游度假 40%
第三产业一直我市三次产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市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期。我市将按照繁荣市场、支持生产、服务生活、自成特色的总体要求,开辟服务业发展的新空间。
具体内容:依托泰扬通道和兴隆港口建设,加快发展集散流转、大进大出的仓储物流业;依托“大江风貌、田园风光、民居风采、江鲜风味”的独特资源,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和美食文化,重点规划建设雷公岛“长江湿地公园”带,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将雷公岛初步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商务会馆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依托电力电器产业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为其配套的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信息服务、质量检测、投融资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依托现有商品流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态,积极鼓励发展农村连锁经营,中介服务,社区服务和房地产业等服务业,争取到“十一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总量的40%左右。
|